来源:ZAKER 哈尔滨

  原标题:派出所“ 74 岁”啦 :“老”东莱有了“新名片”

  ZAKER 哈尔滨记者 王骁

  老道外、老东莱,哈尔滨市内一片因火车道分割得名的老城区里有一个 “74 岁 ” 的派出所,它就是成立于 1946 年的哈尔滨市公安局道外分局东莱街派出所,它也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公安派出所之一。74 年里,300 多项省部级荣誉,写满了东莱街派出所爱民、为民的承诺。2019 年,东莱街派出所被公安部命名为全国首批 “ 枫桥式派出所 ”。“ 百家熟 ”、“ 警民鱼水情 ”、“ 拒腐蚀、永不沾 ” 三件传家宝,与 “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 的 “ 枫桥经验 ” 赓续传承,让 “ 东莱 ” 展示给了世人一张响当当的名片,树起了一面鲜艳而温暖的红旗。

  爱 “ 攀交情 ” 的东莱群众

  东莱街派出所门口的旗杆下面,总有卖饮料、卖鞋垫的、晒太阳的,甚至有老少爷们自备酒菜临时凑起的大排档,酒旗招展,热火朝天。

  在辖区居民眼里,什么衙门口威严、冰冷的距离感,不存在。进进出出的一代代民警们,除了一袭警服稍微带点辨识度,其他就跟自己家人一样。20 多年来,“ 百姓之家 ” 的匾额不是挂在那摆样子的,而是一种宣示和呼召。

  总有新来的民警感慨片区里藏龙卧虎,问他为啥,答说,经常碰到一些群众不乏骄傲地自报家门:“ 我跟你们所长、警官非常熟,都多少年交情了 ”。

  这样的话,还真不是东莱群众瞎吹牛,他们或多或少总有几个派出所里的 “ 熟人 ”。熟到民警由金国随便点开一条微信,传出辖区许阿姨的声音:“ 金国呀,有点事找你,上我家来一趟呗 ”,口气像在支使自己的孩子。

  “ 我就拿他当自己儿子一样,有时候比亲儿子都好使 ”,张艳晶大娘脱口而出,说得副所长姜禹腼腆地笑了。去年 9 月,姜禹接管片区时正赶上张大娘家装修新房,儿子定居外地,老两口力不从心。姜禹放下自己也在装修的房子不管,全权当起了张大娘家的施工队长,跑前跑后忙了一个多月。

  大娘钱包第一页,放的就是姜禹的警民联系卡;已经搬迁到太平社区的赵先生,一有事还特意跑回东莱所,找熟识的民警帮忙;被物业弃管的老旧小区绿化少了、垃圾没人收了、声控灯坏了,居民不找物业,而是拿起手机就拨民警电话。

  和民警 “ 攀交情 ”,在东莱社区,无论听者说者都不觉得奇怪。大家都明白,这 “ 攀 ” 源自真诚与信任。“ 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只要找到东莱街派出所就有人管、肯帮忙,他们管惯了,我们也依赖惯了 ”。

  东莱街派出所民警在风风雨雨中,始终把 “ 亲民、爱民、为民 ” 作为不变的精神追求,并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为这一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在东莱辖区生活,百姓觉得平安,觉得幸福!外迁的居民不愿走,回迁的居民乐意回。居民说:“ 在东莱的辖区生活安稳、舒心!”

  “ 爱管闲事 ” 的派出所

  东莱街派出所每天平均接警 13 — 15 起,但其中有效警情只占三五起,80% 以上都是无效警情。

  无效就可以不管?当然不是,这 80% 在东莱基本都能得到有效处置,“ 爱管闲事 ” 的派出所就是这么叫开的。

  让东莱民警们说说自己办过的案子,他们第一反应都是没啥大事,楼上楼下因为漏水噪音闹矛盾、孩子赌气离家出走、半夜醉汉打车不给钱 …… 云淡风轻,说不说都行。

  实际上,纠纷可大可小,尤其邻里间的 “ 新仇旧恨 ”,处理不好就是大事。创建 “ 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东莱民警首先学的就是如何打开群众的心结。

  太古小区 12 栋 1 单元 8 楼 9 楼之间的矛盾因漏水而起。回迁房产权不清,维修单位推来推去,导致邻里关系非常紧张。新民警许春阳 “ 百家熟 ” 采集数据时听说了这一情况,急忙跑去解决,却被一盆冷水浇了个透,连门都没进去。因为住 9 楼的大姐离婚后精神受到打击,完全封闭自我,谁也敲不开门、打不通手机。许春阳两天发了十几条短信才勉强得到面谈的回复。没想到见面更糟糕,不等查看漏水原因,大姐就抓住许春阳不放,絮絮叨叨讲述自己的遭遇。

  怕刺激到她的情绪,许春阳小心翼翼地陪聊开导,唠了三个多小时,终于说服大姐同意派出所出面协调维修。

  “ 难的还在在后头呢,大姐让我全程跟着工人维修,说有警察保护安全。家具得给包好,卫生还得我打扫,说就信着我了。” 许春阳笑着说。

  断断续续维修了四天,他跟着干了四天力工,手里工作压了许多,只能晚上加班赶进度。累是累一些,但他说,“ 这不就是工作吗,咱民警干的就是这个,问题解决了矛盾自然就消化了,不上交、不激化,邻里关系和谐、辖区治安良好,咱们的工作才算做到位。”

  上世纪 50 年代 “ 定点服务 ”、60 年代 “ 四必到 ”、70 年代 “ 三项便民措施 ”、80 年代 “ 向群众报告制度 ”、90 年代 “ 便民服务卡 ”、“ 邻里守望互助公约 ”,到后来的 “ 人民调解联盟 ”“ 社会联动服务网络 ” 等等,说东莱所有极其深厚的群众基础,这些就是缘由。

  民警的角色各异多变,其实是在适应群众需求的新变化。早在几年前,东莱街派出所就开始尝试四条腿走路,由 “ 进百家门 ” 向 “ 建百个群 ” 延伸、由 “ 窗口服务 ” 向 “ 网上服务 ” 延伸、由 “ 立足岗位服务 ” 向 “ 社会联动服务 ” 延伸、由 “ 保障经济发展 ” 向 “ 优化营商环境 ” 延伸,开发拓展全方位服务的新外延、新路径。每月向街道报告、向社区通报辖区治安分析情况,进行 “ 联勤、联动、联会、联调 ”;靠脚板儿 “ 百万警进千万家 ”,登门入户化解矛盾;搭建人民调解联盟,划分网格,把治安防控、纠纷调处、信息搜集、服务群众全部延伸至网格中,实现多元调解、共同商讨、现场解决,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

  爱念 “ 紧箍咒 ” 的所长

  每当带领新民警宣誓时,所长刘学钢都要叨念这句 “ 紧箍咒 ”:“ 咱们所民警已连续 56 年无违法违纪、无涉黑涉恶、无违反社会公德等问题发生了,传承不是一件容易事,是比山还大的重压。”

  “ 收钱收礼 ” 在东莱街派出所绝对是个敏感的字眼,但不是躲闪回避的敏感,而是谨慎抗拒的敏感。所里民警不允许在辖区内饭店吃饭、唱歌、洗浴,消费也得远离东莱片区。大会小会重申新时代 “ 八不准、四必须 ” 刚性要求,时刻敲响警钟,督促民警过好金钱关、权力关、名利关、细节关。

  “ 找民警办事,有送钱送礼的吗?”

  “ 有,东莱辖区是厨具、陶瓷、皮草批发集散地,千家商户、几万人口,大事小情不少,说实话,诱惑也多。”

  “ 那你收过礼吗?”

  “ 没有,不敢收更不能收,送钱的安心了,收钱的再也没法安心。来这第一天我就知道,东莱所 50 多年的廉政纪录谁要给打破了,污点这辈子都洗不掉。”

  说话的是民警崔柏松,同事们都喊他小崔,在东莱工作已近 4 年。处理某次治安案件,过错方包了 2000 块钱红包让他偏袒,小崔火了。

  秉公处理后,受害方送来两条中华烟表示感谢,两次被拒之门外,最后辗转托到一个熟人。这可把小崔惹恼了,劈头盖脸一顿训:“ 别人不了解,你还不了解吗,这种事情在我们东莱绝对不会发生。”

  协调修理五洋大厦故障电梯,鸿翔物业去了一块大心病,私下拿出 5000 元钱感谢小崔,依旧几次三番送不出去;鹤岗老乡来买车,找他走后门开个哈市居住证,小崔硬是没给办,让老乡走正式流程申请 ……

  在东莱辖区,只要符合政策的事,派出所准给办,用不着花钱送人情,更用不着找关系走后门。

  无儿无女的贾云苓老人,晚年生活渐渐不能自理。愁肠百转之际,户籍警崔云刚进了家门,一照顾就是好几年。老人住院,他天天送饭、喂药、聊天,直到老人安静地睡着。从来不照相的老人,一定要和小崔合个影。弥留之际,老人执意要把几十件不知积攒了多少年的金饰品留给他。崔云刚违反老人的意愿,把这份遗产送给了老人的一位远房亲戚。有人说他傻,他说:“ 我已经收下了比金子还贵重的东西。”

  爱动脑筋的年轻队伍

  时代变迁、人事更迭,而东莱片区的守护者们初心不变。

  东莱全所 28 名民警,平均年龄 32 岁,尤其两名副所长还不到 30 岁,所长刘学钢也才 40 出头。东莱的老牌子,在一群年轻人的守护下熠熠生辉。

  不困于没有老民警带、没有大量丰富的实战经验,新一代东莱民警们执着的是 “ 用新理念传承老基因 ”,以优秀传统的深厚积淀不断丰盈修正,确保自身在新形势、新环境的冲击下站稳立住。

  1994 年出生的民警宋维博,今年新加入东莱集体,刚巧接手了辖区发生的一起伤害案件,嫌疑人逃逸后停止使用通讯设备,切断了与外界的直接联系。

  预判不出活动轨迹,侦查等于找不准方向,一筹莫展之际,宋维博跳出常规,提议从短视频平台入手展开侦查。果然,一条刚刚发布的短视频内容暴露了嫌疑人所在位置,宋维博和同事们直奔而去,毫无悬念抓了个正着。

  几个月之后,某中学一名初三女生放学后未归失联,女孩妈妈多方联系无果,夜里 11 点向东莱街派出所报案。借鉴上一次短视频平台破案的经验,民警们仅仅通过一个短暂登陆两分钟的聊天账号,就循迹找到了女孩躲藏的位置。站在 11 月凌晨的寒风中,耐心开导母女二人解开心结。

  思路宽、头脑活,年轻一代民警们迅速找到了在东莱工作的新 “ 灵感 ”。

  “ 人民警察,为的就是人民,没啥值得炫耀,但要说成就感,那就是听到群众发自内心的一句‘谢谢’的时候。那些瞬间让我们感觉到,自己在小我之外,还代表着东莱,代表着人民警察的形象。”

  在东莱浸润过的民警,走到哪里都自信果敢、心怀热忱。

  如今,三件传家宝已经升级出 “ 讲忠诚、爱人民、守清廉、创平安 ” 的新时代 “ 东来精神 ”,对每一个东莱人来说,东莱街派出所也不仅仅是工作的单位,更是递给世人的一张名片,亮闪闪,铿锵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