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晓峰 施旸)人体血管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一旦形成,就像在自来水管里沉积了铁锈和泥垢,会让水流逐渐变细甚至断流;而血管中斑块又相当于在体内安装了“未定时炸弹”,随时让人们处于极度的危险中。

  今年55岁的王先生,近日在搬动家具时,突然骤现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并伴有大汗、恶心和呕吐,平卧休息与含服硝酸甘油片均不能缓解症状。在哈医大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病房住院期间,科主任田野教授通过追溯病史了解到,王先生既往吸烟史长达20余年,且患有高血压病十余载。结合体检、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肌酶等多项检查,最后确诊王先生为冠心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究其原因,正是由于王先生心脏冠脉内逐渐进展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了急性破裂,造成局部血栓形成,阻塞血管管腔,直接减少和阻断了心肌供血,致使他突然发病,差点儿丢掉了性命。

  据田野主任介绍,美国心脏协会曾在权威的《循环》杂志上发布《2015版心脏病和卒中统计报告》。《报告》称:在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仍然是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的人数高达1730万人,其中低、中收入国家因心血管病的死亡人数占据全球总死亡人数的80%,且男女比例接近。预计到2030年,将有超过2360万的人死于心血管病。

  而在我国,处于高纬度寒冷地区的黑龙江省,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同样居高不下。今年3月,该省卫生计生委首次向公众发布了一份《健康白皮书》,《白皮书》显示:黑龙江居民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等主要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均居全国前列。2013年全省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前3位死因分别为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共占全部死亡病例的81.80%。

  “上述数据说明,在全球范围内,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脑血管病仍然是人类致残、致死的‘元凶’和“首恶”;其中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所致血管闭塞而引发的急性冠脉综合症,又是心血管病的最主要死因之一。”就此,田野教授呼吁说:“人们有必要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诱因及危险因素、临床中主要治疗方法,以及日常生活中防范斑块“偷袭”的要领和相关知识。”

  田主任解释: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因脂质代谢失衡及富含脂质的泡沫细胞在动脉壁下沉积引发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在初期,研究者认为AS只是血管壁单纯的脂质不断沉积,促进了斑块形成并逐渐扩大,结果使血管血流不畅乃至干涸,从而酿成了急性心血管事件。随着人们对AS发病奥秘的逐步揭示,“脂质浸润学说”、“损伤反应学说”和最近备受关注的“炎症学说”又被陆续提出。

  “在这里,不管哪种学说,从常识角度来看,必须知道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酗酒、肥胖等诸多因素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幕后推手,其中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的头号‘杀手’,特别要小心防范,不可掉以轻心。”田野教授介绍说,目前临床上对血脂的评价指标主要有6项,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脂蛋白a。这些物质的代谢异常会促使脂质沉积,动脉内膜增厚,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乃至出现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田教授强调:动脉粥样硬化伴随人的一生且不断发展,因此对动脉粥样硬化需要终生管理。若想准确发现和确定是否患有动脉粥样硬化,需要选择性地进行体外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腔内影像学等系统检查。对确诊的患者,临床上可采用药物或手术方法干预治疗。前者经常使用调节血脂、抗炎、抗氧化、抗血小板及控制血压血糖的药物;而后者主要有血管腔内介入、血管旁路移植术等手段。新近由我国专家首创的光声动力学疗法,则为削除动脉斑块锻造了一把“新利器”,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

  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怎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呢?田野主任开出的健康处方是:首先应改变生活方式,从源头上防范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在饮食方面,宜采取低盐低脂饮食,并限制食物中糖分的摄入,尤其是对血糖异常的人。在把牢“入口关”的同时,还要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但不宜在寒冷、炎热及雾霾等不良天气或环境下活动。对于肥胖者,尤其是大腹便便的腹型肥胖人群,应注重节食与运动相结合,以减轻体重,减小腰围,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概率。另外,对瘾君子而言,必须戒除吸烟的坏习惯,同时避免接触二手烟,因为吸烟不仅能引起动脉损伤,还可导致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加快血管斑块形成的速度。

  田野教授最后还指出:情绪激动、过度劳累、长期睡眠质量欠佳以及心理负荷加重,也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不良因素,所以在生活中保持良好心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也是十分必要的。值得注意和提醒的是,一旦感觉身体不适,如头晕、胸痛、间歇性跛行等异常情况,须警惕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发生,并及时到医院找专家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