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医大一院神经外科高成、于洪伟团队为一名16岁患巨大罕见颅咽管瘤男孩,成功实施神经内镜-显微镜联合切除累及颅内多个部位的巨大颅咽管瘤。目前男孩已康复出院,重返正常生活。该病例是我省首例“双镜联合”切除颅内巨大颅咽管瘤。

  一名16岁男孩因右眼视力下降,发育迟缓,连续头痛伴恶心呕吐3天到当地医院就诊,检查后发现颅内巨大肿瘤。当地医生推荐到哈医大一院进一步治疗。来到哈医大一院,经过详细的诊疗,发现患者颅内跨鞍区-鞍上区-第三脑室的等密度巨大肿瘤,边缘散在的蛋壳样钙化,结合了患者症状,诊断为巨大颅咽管瘤。

图1 术前头部CT及MRI图1 术前头部CT及MRI
图2 术前导航下制作的肿瘤与周围血管关系的3D建模图2 术前导航下制作的肿瘤与周围血管关系的3D建模
图3 术后复查显示肿瘤全切图3 术后复查显示肿瘤全切

  高成教授的团队在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即便如此,最大直径超过7cm的颅咽管瘤仍然罕见。肿瘤几乎塞满了第三脑室,出现了明显的恶心、呕吐、头痛等脑积水症状,如果不能及时切除肿瘤,那么进展的脑积水甚至可能带走这个花季少年的生命。

  完善相关检查后,高成教授团队对肿瘤的手术方案进行个体化的设计:面对这个巨大且横跨多个区域的颅咽管瘤,横亘在大家面前的先是入路选择。目前主流的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无法切除三脑室内巨大的颅咽管瘤,单纯看三脑室内的肿瘤比较合理的入路是开颅经胼胝体入路。但若分两次手术来切除肿瘤的话,既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又会存在无论是先做经鼻内镜还是先开颅,残留的肿瘤囊内容物的释放都可能引起严重的无菌性脑炎,以及残留肿瘤储蓄额等致命性问题。经讨论,高成教授团队决定:采取神经内镜经鼻和开颅经胼胝体的联合入路,一次性全切肿瘤。

  两种手术入路的联合绝非1+1=2那么简单,不同入路对患者的不同体位要求、两位配合默契且水平高超的主要术者、在小小的头部周围四位手术医生的站位安排、两组配套的器械及巡回护士等,这些矛盾和冲突都需要整个手术参与的团队去一个个摆平,需要周全的术前规划和充分的准备。此外,联合入路也意味着更大的手术创伤,更高的感染风险以及可能更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对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也提出了挑战。

  最终,在四位护士及麻醉师的共同协助下,开颅手术的部分由高成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刘怀垒主任医师完成,内镜经鼻手术部分由团队成员于洪伟副主任医师及刘翘楚医生完成,两个手术团队于第三脑室底部顺利“会师”,实现了肿瘤的一期全切。

  手术当日,这位少年的家长怀着忐忑的心情在前往手术室的电梯久久徘徊,近10个小时的等待,终于让家长看到苏醒的孩子被安全送回病房监护室。

图4 手术团队及术中情况图4 手术团队及术中情况
图5 康复后的病人及家属与手术团队合影图5 康复后的病人及家属与手术团队合影

  术后,复查的头部磁共振提示肿瘤的影像学全切,既没有感染,也没有严重的离子紊乱,两周后,小男孩顺利出院,回归了正常生活。

  知识链接:颅咽管瘤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但由于是位于垂体-下丘脑内分泌及生命中枢,手术造成的破坏常引起尿崩及严重的离子紊乱。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手术后死亡率很高的疾病。此外,纵使颅咽管瘤是良性肿瘤,但手术后的肿瘤残留又很容易导致肿瘤的复发,对全切有着较高的要求。目前由于医疗技术的发展,通过对离子进行监测及激素替代的治疗,颅咽管瘤的患者术后生存率显著增加。“双镜联合”技术为提高颅咽管瘤的全切率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术模式。(来源:哈医大一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