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2月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是人们欣赏冰雕艺术的绝佳场所。一座座富含巧思、精心打造的冰雕让人们忍不住惊叹,也为冰城的冬日之美锦上添花。这些冰雕是由谁设计、制作的?如此众多的冰块原料又是从何而来?为探寻精美的冰雕艺术背后的故事,纪录电影《冰建王国》别具慧眼地从“台前”奔赴“幕后”,透过冰雕的晶莹观察运冰、雕刻等环节的动人之处。

  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局、黑龙江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纪录电影《冰建王国》历时四年拍摄,用镜头记录下哈尔滨上万名工人建设冰雪大世界的真实工作和生活情况。完成后,影片在国内外都收获了诸多好评,先后获得了2022年洛杉矶独立电影节“最佳长篇纪录片奖”和2023年第十九届中美电影节“最佳纪录电影奖”。12月18日起,纪录电影《冰建王国》由全国艺联专线上映,并将在长春、沈阳、天津、上海、杭州、广州、深圳、昆明、西安、北京10城开启路演,让不同地域的观众领略冰雪的魅力。

  每一部纪录片都承载了一定的社会价值,《冰建王国》的可贵之处是看见了“看不见的付出”。冰雕的原料来自哈尔滨的母亲河松花江,极低的温度让江面覆盖了厚厚的冰层。在冰雕筹备期间,上万名工人聚集在太阳岛上,靠双手和简单的工具收集大量的冰块原料。

  短短的15天内,要准备原料、运送、设计和雕砌,时间紧张、工作繁重,但大伙通力合作顺利完成任务。这些工人多来自周边地区,他们夏天务农,冬天便来做“冰建工人”,在寒冷的天气里夜以继日地忙碌,让一个梦幻的“冰雪王国”拔地而起。这些“普通人”的毅力和想让生活更好的朴素心愿与玲珑的冰雕产生了微妙的联系。

  虽然每年冰雕只维持几个月的时间,但作为一张城市的文化名片,其凝结的意涵却能够在过去和未来、国内和国外自在流淌。影片主创齐滨英的故乡就是哈尔滨,在她第一次看到冰建现场时,幼时的多彩回忆瞬间牵动万千乡愁。作为独具特色的市民文化,诞生于1963年的冰雕由普通人所建、由普通人所赏,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能够在年末放松心灵、诗意栖居。近年来,冰雕的设计愈发多样,吸引了许多专业人士参与其中,并将冰雕制成“大水法”等极具传统文化特色的形貌,或在冰城内建造和还原火锅店、酒吧等现代场景,力图让前来的游客获得新奇的冰雪体验。

  12月18日,与纪录电影《冰建王国》同一天拉开帷幕的是哈尔滨第二十五届冰雪大世界。今年,那些在《冰建王国》中现身的、基于冰雪的现代娱乐设施更加异彩纷呈,娱乐项目更是目不暇接。本届冰雪大世界以“龙腾冰雪 逐梦亚冬”为主题,在艺术、娱乐、饮食、运动和文化等层面都有精心的设计。雪中品美食、滑雪体验、亲子时光、网红IP打卡、冰上演出……丰富的活动将陪伴游客们走过元旦、春节、元宵节等重要节日,而工人们手中一块块朴素的冰砖,也在无数人的心血贯注中,迸发出无穷的趣味和精彩。

  冰块虽是凝固的,但是它承载的文化价值、情感意涵却是流动贯通的。春去冬来,丰富的冰上资源滋养了哈尔滨这座北方城市。冰块经过无数双勤劳的手、无数个颇具匠心的头脑,被雕砌成美丽动人的冰雕,从而让来客得以领略如此独特的北国风光。

  《冰建王国》的拍摄难度并不亚于取冰、运冰本身的过程。导演力克万难,让冰雕和冰建工人的故事得以留存和传播。随着纪录电影《冰建王国》多次在国外放映,该片不仅成了东西文化交流的万花筒,也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到哈尔滨这座城市的魅力和风采。在此意义上,现实层面的冰雕之美与精心拍摄的影片画面相互交织,以无比优雅的姿态奏响了一曲冬日恋歌。  (哈尔滨日报记者 申志远 于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