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风在畔寒星为伴,哈尔滨航空人高寒试飞记

  来源:哈尔滨发布

  呼啸着旋转、轻盈地起飞,

  哈飞研制生产的多型号“吉祥鸟”直升机,

  在去年夏天洪水肆虐时,

  为黑龙江省灾区群众运送物资、

  投放食品、应急救援,

  去冬今春冰雪季在冰雪大世界

  和松花江上空载客低空游览。

  作为新中国第一架直升机起飞之地,哈尔滨被誉为“中国直升机工业的摇篮”。北风在畔寒星为伴,每一架直升机的翱翔,都经历了不为人知的淬炼。近期,哈尔滨航空人驾驭“吉祥鸟”AC332和“吉祥鸟”AC352直升机,在建三江展开又一轮高寒试飞。

  高寒试飞低温无风是“好天儿”

  建三江被誉为我国“最早迎接太阳的垦区”。初春,农场被大片冰雪覆盖,寒风依旧凛冽。今年1月24日以来,哈飞“吉祥鸟”AC332与AC352直升机转场到建三江湿地机场开展高寒试飞。

  开展低温载荷试飞,需要在-25℃至-40℃的低温环境中展开,以获得低温环境下全机重要部件的飞行实测载荷和应力数据。

  清晨5时的建三江天还未亮,几点寒星在淡淡的雾气之中时隐时现。哈飞试飞团队已经进场准备开始试飞工作。

  建三江阳光好,但初春有风的天气居多。“科研试飞要求气象条件尽量好,有风的话气流不稳定,数据质量就不高”, 哈飞飞机设计研究所负责型号飞行试验的张波告诉记者,他们要精挑细选无风天气进行试飞。即使无风天,温度高也不行。

  遇到又无风又低温的天气,试飞越早越好。张波说: “两个型号目前都是在飞白天的科目,必须要在日出前就做好所有准备工作,清晨四、五点钟最冷的时候我们就得出发。”为了赶上日出的时间节点,团队往往要先经受“高寒”考验。

  条件“打折”但干劲儿不“打折”

  建三江湿地机场为国内支线机场,占地面积为2500亩,但没有机库。

  一夜过后,“吉祥鸟”AC332与AC352直升机的机身上都结满了白霜。尤其是滑橇式起降的AC332,霜花将滑橇与地面紧密链结在一起,仿佛“粘”在地面上。要想让直升机顺利起飞,团队成员就需要用大力气来推动直升机。“天气越冷,航前准备的时间就越长,试飞要赶早,我们就要更早。”

  做完航前准备,机组进场准备飞行。天光渐亮,两架直升机的轮廓愈发清晰。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逐渐蔓延到机身上,一天的飞行开始了。

  每到此时,机长赵洪芳就会夹着一个坐垫进场。他说:“直升机冻一宿凉得很,得备一个坐垫。”赵机长无比爱惜这个坐垫。

  两架“吉祥鸟”的桨叶破开蒙蒙雾气,地上积雪在气流的扰动下像四散的蝴蝶。

  一切准备就绪,大家捂着帽子跑到机场边上去。“这风卷起来可不得了,不捂紧点能把帽子吹飞……”试飞站外勤特设工张立新的话逐渐淹没在发动机的轰鸣和漫天飞雪中。

  航检打着手电筒操作每一项都不能疏忽

  当日头偏西时,两架直升机才如倦鸟归巢,稳稳停落在机场。建三江的太阳“下班”特别早。初春,下午5时许便夜幕四合,给正在进行航后检查的直升机染上一丝玫瑰色。

  “直升机一般都是日落才试飞归来,航后检查工作基本是太阳下山后进行。得忙活到五六点钟才能离场。” 试飞站外勤机械工林思远告诉记者,现场只有机身前面能被大灯照到亮,后面和机舱里机械工都得打着手电筒操作。

  全机检查、加油、充氧,每一项都不能疏忽。虽然亮度“打折”了,但大家的干劲儿丝毫不“打折”。“越是光线不好,越是天冷,就越要稳住,要是手冻得拿不稳,钉啊帽啊啥的掉地上了,就得再来一遍,更费时间”,林思远说。

  “冷”是最平淡无奇的 大家心里有期盼

  天黑透了时,大家才上大巴车,回宿舍。

  司机王强一边等人到齐,一边在车里来回溜达。“这车都冻透了,早上我刚上车那会儿,温度计都零下二十来度了。”

  人上齐了,半个小时的车程中,团队成员都是一个造型——棉帽子扣在头上,手揣进兜里。车里嘎嘎冷。

  其实,机场供大家休息的铁皮房也不暖和,大家进进出出从不关门——不是“没素质”,而是“没必要”。“开着和关着屋里温度都一样,”试飞站外勤特设工黄延君顺手拿出一瓶矿泉水,早已结了冰,他在桌上敲了几下,发出“梆梆”的声响。“看见没?这水放这屋没多大会儿就冻上了,杠杠的。”

  建三江的“冷”足够让人望而生畏。然而对于试飞团队来说,克服大自然对他们的考验,是每一个工作日最平淡无奇的一部分。大家期盼,不久的将来,哈尔滨冰雪季的低空旅游、公安巡航、航空拍摄、空中救援、空中短途客运,都会有展翅高飞的“吉祥鸟”AC332与AC352直升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