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制成生活用具、滋养黑土、喂肥牛羊……科技赋能冰城秸秆“七十二变”
来源:哈尔滨日报
走在街头,点一杯咖啡或奶茶,那纸杯、吸管也许是秸秆制成,绿色天然;点一份外卖,餐盒原料可能就是稻草,环保可降解……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科技赋能帮秸秆“七十二变”,众多“隐藏技能”融入人们的生活。
记者从哈尔滨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2024年,哈尔滨市的秸秆综合利用率目标为95%以上,随着各项秸秆综合利用补贴的兑现,一批科技型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纷纷涌现,让秸秆在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的“五化”道路上走得更扎实、更稳健。
秸秆变器具,“颜值”惊艳
走进通河经济开发区的壳氏(黑龙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当门立着的展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饭、筷、杯子、餐盘、菜板……还有一组彩色“娃娃套碗”摆在C位。“这些都是用秸秆制成的。”企业负责人说,“娃娃套碗”是最新推出的冰雪季旅游伴手礼“小雪哥”“小雪妹”,是哈尔滨市的一个旅游景点定制地。这些器具都以稻壳、植物纤维为原材料,无毒无害、防霉抗菌,用着健康又放心。
作为黑龙江省的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县,通河县于2017年通过招商引资,签约“壳氏集团”入驻循环经济产业园,年加工稻壳3000余吨,年销售4000余万元,生产厨房用具、儿童用具、定制工艺品等多个类别产品,市场广阔,并开启线上、线下双重销售渠道。
在稻乡五常,经济开发区内的黑龙江省秸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企业。“五常大米”热销全国,稻草的价值其实也不小。每年有50万吨秸秆在这里变成纸杯、餐盒、包装纸、箱板纸、农用纸膜,东北农业大学的秸秆处理技术在这完成落地转化,打造了一系列秸秆产品,该项目直接将稻草的价格拉升至每吨200元,曾让农民犯难的农田秸秆,一下子变成了“宝”。
秸秆变废为宝,科技支撑是关键。采访中记者发现,每家科技型农企、合作社的背后,都有科研院所的身影,哈工大、东北农大、农科院每年都开展“科县合作”“科企合作”,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不断打破秸秆综合利用道路上遇到的一个又一个“瓶颈”。
秸秆变“肉”,助农牧循环发展
入冬后,宾县常安镇的养殖户抓紧时间收集黄储饲料,当地6000亩鲜食玉米种植基地是养殖业眼中的“香饽饽”。黑龙江坤福食品生产有限公司是常安镇的“一乡一业”代表,这家企业串起了“肉牛饲养+玉米种植+有机肥生产”循环产业链条,带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木兰县以“一牛一猪”为畜牧产业引领,统筹农林牧渔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品牌”模式闭合产业链,着力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的产业长远发展格局。推进过腹增值、秸秆变“肉”,2023年实现产值4.7亿元。
在巴彦县巴彦港镇,“新农人”王雪凭借养鸵鸟成为“网红达人”,杂食的鸵鸟以玉米叶、草料为食,饲料吸收转化率较高,体重能长到300斤。当地政府积极出面协助打造特色养殖“一村一品”,2023年,王雪共卖出4000多只鸵鸟。
在通河县的盛达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车车秸秆经过先进的大机械揉捻、压缩,变成了一个个400公斤重的“黄储饲料包”,远销内蒙古,填补降雪后的草原饲草短缺空白。通河县稻米产业协会秘书长李久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稻田大概能产秸秆半吨左右,可以卖一两百元,这相当于多打了几十斤粮。去年,合作社卖了7000吨秸秆,今年的销量将会更大。
秸秆饲料化,是运用较早、形式较普遍的一种秸秆综合利用方式,通过农牧循环发展,将秸秆从“生态包袱”变身“绿色财富”,让畜牧业降本增效。近年来,随着哈尔滨市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机械设备升级、养殖品种拓展,秸秆饲料化利用迈上一个新台阶,综合利用率和效益产出大幅增长。
秸秆养黑土,“耕地中的大熊猫”更健康
在秸秆“五化”当中,肥料化利用仍是最主要的途径。据哈尔滨市农业农村局科技处统计,自2020年以来,哈尔滨市的秸秆综合还田利用率每年度均达到65%以上。
秋收粮食离田后,通河经济开发区的农业科技项目“谷润科技”生产加工就忙起来,每天30吨秸秆腐熟剂新鲜出炉,助力全县半数以上稻田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滋养,让黑土地变得更肥沃,“藏粮于地”丰收效果越来越明显。今年,“通河大米”亩单产达到1170.3斤,品牌价值超过124.09亿元。
在巴彦县“黑土保护第一村”红光乡丰裕村,“铁牛”正抢抓冻层尚未形成的有利时机,开展农田深翻作业。在大机械助力下,全村的万亩农田实行秸秆全量还田,培肥地力。村党总支书记于云波说:“我们村的黑土层是全县最厚的,可达1.5米,大豆亩单产能摸高到500斤。”
在巴彦县兴隆镇,生物质热电厂将秸秆作为燃料,为周边三四个乡镇的秸秆综合利用提供了便利,燃烧后的草木灰用于还田,是富含氮磷钾的上等肥料。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自2018年度以来,连续6年,哈尔滨在“省补”的基础上,进行了秸秆综合利用累加补贴,已形成补贴政策长效机制,取得较好效果。其中,秸秆还田补贴力度最大。今年,哈尔滨市保持秸秆还田作业政策总体连续性和稳定性,对扶持政策进行优化调整,充分调动秸秆综合利用主体的积极性,加快建立完善政府引导扶持,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和专业合作社参与进来,取得了显著效果。
在秸秆肥料化方面,省、市农科院推出了一系列成熟的技术和配套机械,创新了翻免交替、秸秆炭化、堆腐还田等耕层质量提升关键技术,研发了耐低温秸秆腐熟产品,构建了以秸秆还田为关键技术的高产耕层构建综合增效技术模式,让种植户从中受益,优先享受到实惠。
据哈尔滨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目前的进度来看,实现今年的秸秆综合利用率目标不成问题。从全市整个产业链分析,收储成本高、利用效益不大,仍是制约秸秆综合利用的一大难题。除了坚持连续稳定的政策引导外,深入实施科技赋能,解锁“隐藏技能”,不断丰富秸秆产品的种类、提升秸秆产品的附加值,是挖掘更多秸秆综合利用新形式的破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