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3月8日电(记者闫睿)“过去一年,我所在的团队一边加紧核心技术攻关,一边探索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如何走。”26岁的张森硕士毕业后加盟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在全员“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发展”中完成了自己的“工作首秀”。
走进位于哈南工业新城机器人产业园的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迎宾、喷涂、服务等机器人“各显神通”。这个由省市校共建的集团成立于2015年初,集中了哈工大在智能装备领域的高端技术,是黑龙江发力富集高科技资源走成果产业化之路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黑龙江省开始通过整合具备竞争优势的创新资源,释放人才、创新优势,成立了一批高科技型企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能。
“黑龙江有700多个科研机构和80余所高校。然而,每年大量的科技成果产出与产业化比例失衡,制约着科技潜力的释放。”黑龙江省科技厅主要负责人介绍说,去年年初启动的“千户科技型企业3年行动计划”,是黑龙江省以问题为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借助市场力量“解冻”科技资源、吸引人才回流的关键之举。
陆洋曾在浙江杭州一家机械企业工作过2年,去年拿到哈工大材料学院焊接专业博士学位后选择了“雁北归”,加入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他说:“黑龙江虽然位置较偏,但集中了哈工大在智能装备领域高端技术的团队,十分吸引年轻人。”
过去一年间,一项项培育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改革举措,把黑龙江的发展动力逐步切换到创新引擎上来:黑龙江省科学院拿出1500项科研成果供当地企业先期免费使用;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摸索如何填补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间地带,已落地转化近60个项目;新建的黑龙江龙科企业孵化基地“农”字特色鲜明,开始为一批高成长性农业科技型企业提供服务。
“我们的实验室就设在工厂,直接面向企业需求做研究,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哈尔滨工程大学曹殿学教授团队和哈尔滨天宝石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建了石墨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利用30微米石墨纸生产的LED散热片引来大量订单。
2015年,黑龙江出台《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改革的实施细则》,为科技人员创业、科技成果转化“松绑”,鼓励其“一朝致富”。本以为自己会当一辈子老师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的王振波,以自主研发的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制备技术入股,成为哈尔滨一家科技公司的技术总监。他说:“要在以前,这是不可想象的。”
黑龙江还邀请国内投资机构,组建了9支总规模达53.5亿元的高科技风险投资基金,每只基金均有政府部门的引导资金。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路忠峰表示:“这使得很多科研人员和科技企业已经从‘盯着政府要投资’向‘面向市场找钱、挣钱’转变。”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包括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哈尔滨哈船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在内,黑龙江新成立科技型企业2116家,吸引了7736名本科以上人才“雁落”黑龙江。全年推动转化落地项目514项,签约额达2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