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黑龙江|要闻|鲜城|旅游|美食|时尚|城市|汽车|财经|健康|教育|惠购
广告
佳木斯

新浪黑龙江>佳木斯>教育>正文

本科中外合作办学合法66家

2016年08月13日 14:23 21世纪经济报道  评论(0人参与


2002年,长江商学院成立;2004年,宁波诺丁汉大学成立;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成立;2006年,西交利物浦大学正式揭牌成立。这四所学校的成立揭开了中外合作大学的序幕。

然而,由于《条例》颁布以后,对中外合作办学是要大办好、小办好还是不办好有不同争论,2006年国家暂停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审批。

这期间,2006年2月,教育部发出《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强调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要坚持公益性原则,坚持依法办学、规范管理,坚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2009年7月,教育部发布《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方案》,标志着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正式进入制度化与规范化评估阶段。

随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首次将“教育国际化”写入政府文件,这对中外合作办学来说无疑是个极大的利好,相关项目审批重新启动。

重启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进入了快车道,监管力度也随之加强。

2011 年,《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指出,实施本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含外国学士以上学位教育)且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简称中外合作本科学校),应纳入省级人民政府“十二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并且强调,设立中外合作的本科学校,外方教育机构须为国际公认的知名高等学 校。

2013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工作的意见》也重点强调了,要真正引进强校、名校。

在这期间,上海纽约大学、温州肯恩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昆山杜克大学等中外合作大学相继成立,也都遵循了引进强校、名校的宗旨。

“中外合作大学这些年发展是很好的,特别是几个中美合作大学,现在正在朝着提质增效的方向发展,招生分数屡创新高。”林金辉说。

中外合作办学,显然已成为地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2015-2030年)》强调,以重点领域为突破口深化高 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多渠道提升上海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引进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

制度约束将长期存在

针对水平参差不齐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育部相继出台政策加强监管。

相比国内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在管理体制方面有很大的创新:一是相对弱化党委领导而强化理事会的管理;二是学校可对资金进行财务运作,只要经理事会通过。

除此之外,多数中外合作大学在教学、教师选聘等方面完全交由外方教育机构安排,也因此让外界产生这是国外的高校在中国办分校的感觉。

“必须强调一点,中外合作大学是中国的大学,我们不允许国外的高校来办分校。”林金辉说,中外合作大学已经有相当规模,未来发展应该集中力量提升质量。

2015年度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52.37万人,而到中国来留学的外国留学生仅39.76万人,更为关键的是52.37万出国留学人员中,自费留学占到48.18万人,教育经费流失非常严重。

“即使不来中外合作大学,这些学生也会去国外留学,至少中外合作大学可以把这部分学费留在国内。”宁波诺丁汉大学执行校长沈伟其指出。

2012年出台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涉外办学规范管理的通知》要求,各高校要准确把握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界限,不得以中外合作办学名义举办专升本项目、留学预科班等涉外办学项目,并严格对境外学位证书的认证程序和标准。

政府财政补贴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对中外合作大学的运作产生制约。以温州肯恩大学为例,其建设经费全部由温州市人民政府承担,日常运作也由财政兜底,建筑、设备水平无法达到国际化高品质而引起学生的不满,而且中方员工的编制、身份各方面,还有资金的使用和办学时行政制度的制定都存在一定限制。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