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黑龙江|要闻|鲜城|旅游|美食|时尚|城市|汽车|财经|健康|教育|惠购
广告
佳木斯

新浪黑龙江>佳木斯>民生>正文

黑龙江佳木斯以互联网思维发展生态农业

2016年07月04日 16:10 新华社  评论(0人参与

  盛夏的东北三江平原,绿色的田野一望无际。记者近日在黑龙江省农业大市佳木斯市蹲点发现,从“单一种植”向“立体栽培”的形式之变,从“种得好”向“卖得好”的意识之变,从“卖粮食”向“卖生态”的理念之变,正在悄然进入当地农业生产和建设之中,并衍生出新的脉动。

种植一变路子宽,稻田成了“动物园”

  走进佳木斯市桦川县五良纯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有机稻田,仿若来到了一个小型动物园——青蛙在地里鸣唱,小鸭在田间戏水,水里还养了鱼、蟹、蚌。

桦川县星火乡五良纯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稻田地桦川县星火乡五良纯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稻田地

  据介绍,这是一种“鱼鸭蟹稻共育”的立体栽培模式。鸭、鱼在田里活动,吃掉杂草、害虫,不仅可促进水稻生长,排出的粪便还能当肥料,进而生产出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的绿色有机高端米。

  “我们一般每公顷放养1.5万至2万尾鱼苗,前期鱼苗能除草,后期小鱼为鸭子提供饲料。等到秋天每公顷还能剩下1500-2000尾鱼,大鲤鱼能长到半斤,鸭子也能长到两斤半。”合作社理事长付延飞说,这些鸭子和鱼都是绿色食品,能卖不少钱。相较于单一水稻种植,立体栽培虽然投入多,但回报率也高。

  算起经济账,付延飞满面笑容地说,虽然1公顷“立体水稻栽培”的成本是普通水稻种植的2-3倍,但1斤有机大米的市场售价在18元左右,1公顷地的总收入就在8万-9万元。“去除生产成本,每公顷地纯利润可达4万元,是普通种植的两倍,这还不包括卖鱼、蟹、蚌的赢利。”

星火朝鲜族乡蟹稻基地工人往稻田里放养蟹苗星火朝鲜族乡蟹稻基地工人往稻田里放养蟹苗

  为减少污染,佳木斯市提出建设“百里绿色生态优质稻米长廊”,减少化学制剂施用量,打造生态农业。

  如今,佳木斯市已建立102个高标准农田基地,通过优化种植方式,提高种植水平。佳木斯市农委副主任李应文说,深耕粮食“原字号”,就是要提升绿色、生态、有机产品比重,增加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