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呼中林业局碧水林场的职工采摘茶叶。禁伐后,碧水林场开发出冷北茶业系列产品,原本普通的枝叶花草成了能养生赚钱的项目。  8月5日,呼中林业局碧水林场的职工采摘茶叶。禁伐后,碧水林场开发出冷北茶业系列产品,原本普通的枝叶花草成了能养生赚钱的项目。

  林下经济的空间有多大?

  李丽丰的森林猪,纳入了伊春市市长、林管局局长韩库的视野。

  韩库算了一笔账,传统生猪养殖靠规模效益,而森林猪则是低产量高收益,森林猪一年出栏,比普通生猪长,饲养成本也比普通生猪略高,可一头森林猪产生的经济效益,相当于普通生猪的10倍。伊春市正筹备跟一家大型企业合作,成立大型森林猪养殖企业,计划用三到五年时间发展200万头森林猪,这200万头森林猪出栏时,相当于饲养了2000万头普通生猪。

  韩库今年1月担任伊春市长。他说上任7个月来,压力最大的工作就是林区转型,着手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抓产业、抓项目,发展林下经济。大型森林猪养殖只是林下经济产业链中的一环,“林下经济形成规模才能有就业有安置”。

  停伐后,伊春市共有林业富余职工7.4万人。其中,对俄为主的劳务输出安置了1.2万人;0.8万人年龄偏大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被纳入市里的脱贫攻坚范围;2.9万人由原来的砍林子,转成看林子,从事防火、育苗等森林管护、森林培育工作;1.3万人从事特色种植、养殖等林下经济产业;1.2万人或自主创业,或在产业园区的小微企业里上班,这些小微企业也多从事林下经济产业。

  可见,林下经济是林场转岗职工的主要去处。目前,伊春市蓝莓、黑木耳、森林猪、森林鸡等种养基地共260多个,面临一个相同的问题,怎样才能抵抗住市场经济的冲击,做大做强?

  去年10月,伊春市组建的全资国有企业——伊春林业发展集团(以下简称伊林集团)挂牌。伊林集团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走精深加工的路子,提升种养基地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平,“目标很明确,标准很严格,必须是有机的,比如种木耳喷淋的水,都必须是清洁水”,韩库说,伊林集团负责回收基地种养的有机产品,加工成有机森林食品,再从销售利润中给种养基地返点,由此,种养基地可以从伊林集团获取两次利润。

  伊林集团控股的森林食品公司,现已有7个工厂开工,重点开发松子坚果油、蓝莓花青素、桦树汁、即食黑木耳、蓝莓松仁糕点等新产品。韩库说,仅其中的浆果果汁厂,投资2.5亿,建有果酱、灌装、矿泉水、花青素萃取4条生产线,年销售收入预计可达12亿元。

  在韩库看来,这些国有控股工厂,能发挥一个重要功能,缓解林区转型的就业压力,“林场等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劳务派遣的方式,让职工在新企业上班,获取更高的报酬。这种模式,国有企业职工觉得自己没有下岗,新企业也没包袱。”

  除了有机森林食品,在伊春林下经济的棋盘中,还有北药板块,种植刺五加、平贝、苍术、返魂草、苦参等药材;木材加工板块,数十年前家家用来引火的松明油子已经变废为宝,被开发成“北沉香”,一件由松明油子雕刻成的大型艺术品,售价可达几十万元。

  黑龙江省森工总局局长王敬先说,不单是伊春林区,发展林下经济、卖林产品,是黑龙江各林场的主要转型模式之一。

  黑龙江省森工总局的管理范围覆盖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等山系,总面积1009.8万公顷,占黑龙江全省国土面积的22%,下辖伊春、牡丹江、松花江、合江等4个林管局、40个林业局、578个林场(所)。禁伐后,需要转岗分流的人员近33900人,而依赖林区生存的林业和农村人口高达245万人。

  245万人的新饭碗在哪里?“守住绿水青山就是靠山,就是金饭碗,不能守着金饭碗要饭吃”,王敬先说,禁伐三年来,森工系统通过森林猪、森林鸡、生态鹅等养殖业,山野菜、山珍、浆果等森林食品业,以及大豆、玉米等种植业,林药业,发展以林下经济为主的多种经营产业,截至目前从业人员已达45万人。

  “这几年天然健康有机食品总需求上升,这是我们的难得机遇。我们的目标就是提高林业经济水平,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建成辐射全国的‘绿色大厨房’”,王敬先说,目前,森工总局正在寻求与国内大型制药企业的合作,打造东北重要的林药生产加工基地。

  8月初,《黑龙江省森工系统2017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报告分析》发布。报告显示,林区新增就业13708人,职工年人均工资3.25万元,同比增长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