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首次火星探测 哈工大“硬核”技术 给力!

  来源:生活报

  截至8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运行90个火星日(约92个地球日),所有科学载荷开机探测,祝融号圆满完成既定巡视探测任务。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每一步顺利进行,哈工大“硬核”技术从未缺席,哈工大人凭借过硬的技术和默默坚守,在逐梦航天的道路上持续助力航天强国建设。

五星红旗在火星上展开(红框处) 哈工大提供五星红旗在火星上展开(红框处) 哈工大提供

  助力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火星捕获

  2021年2月10日19时52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火星捕获,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环绕火星飞行获得成功。哈工大航天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系航天器控制团队参与了火星环绕器制动捕获方案论证与关键技术攻关,为火星环绕器制动捕获任务的成功提供了技术支撑。

  天问一号登陆火星 哈工大人再添新功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根据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的总体任务需求,航天学院冷劲松教授团队基于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研制了中国国旗锁紧展开机构、变结构锁定及多级伸展结构和落火监视相机转动装置共3个产品,通过精细的力学理论分析、巧妙的智能结构设计和多次反复迭代的极端环境试验验证,解决了低温、辐照等极端恶劣使役环境下,长时间锁定、低冲击可靠展开的关键技术难题。

  威海校区邵春涛老师负责的与“火星EDL过程仿真”和“火星车GNC模拟”相关的两个课题,分别为火星探测器安全着陆以及后续的火星车巡视探测提供了有力支撑。

  哈工大技术助力火星车移动与转移

  2021年5月22日10时40分,“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哈工大邓宗全院士团队自2013年起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合作,成功研制的火星车移动系统、转移坡道机构,成为本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工程亮点。

  哈工大机电学院高海波教授主持参研了“祝融号”火星车移动系统。针对火星表面松软崎岖的地貌,火星车在软沙中易发生打滑自陷、牵引力不足的问题,联合提出了具有蠕动脱陷功能的主被动复合式火星车移动系统构型。采用该构型的火星车具有蠕动脱陷、蠕动爬坡、车厢升降防托底、悬架主动折展、车轮抬起等独特功能,具有很强的脱陷能力和爬坡能力。

  此外,哈工大机电学院姜生元教授主持参研了“祝融号”火星车转移坡道机构。该转移坡道机构折叠布置在着陆器顶端,它可实现前后两个方向的选择性抽展,并具有适应形貌复杂的火星表面的功能,能够确保“祝融号”火星车的平顺转移。

  国旗在火星上展开

  2021年6月11日,国家航天局举行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图。首批科学影像图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在“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两张影像图中,鲜红方正的中国国旗清晰可见。航天学院冷劲松教授团队自主设计并研制的中国国旗锁紧展开机构,历经202天地火转移轨道飞行和93天环绕探测,飞行4.75亿公里后,于2021年5月15日在天问一号着陆器上成功完成了中国国旗可控动态展开,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将形状记忆聚合物智能结构应用于深空探测工程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