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处室”改革重点要解决职能交叉,一件事掰开了干、揉碎了管的问题。由于历史因素,政府部门的职能被肢解。多个处室管一件事,一个权力事项两个以上处室同时拥有等职能“碎片化”问题突出。对此,老百姓形象化地比喻为“拆了机器用零件”。

  以市人社局的“大处室”改革为例,改革前,该局的就业创业工作由就业促进处、创业指导处、社区工作处、失业保险处、农民工工作处等5个处室分别负责,人才工作由人才流动开发处、专技处、外专处、对俄办4个处室分别负责,存在着职能交叉、过细分工的问题。改革后,分别合并为就业创业处和人才工作处,不仅明晰了责任权力,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王璞认为,“大处室”改革通过职能梳理、整合、归并,不仅对部门在法律框架下的职责进行再明确,而且对不同处室在同一事项中的分工与合作予以明晰,谁的事、谁来干,谁的责、谁来担,职能交圈不交叉。一方面,突破了“部门本位”,促进“整体政府”建设。另一方面,可有效解决企业、百姓办事难的问题。

  形成合力

  “老爷车”到“动车”的转变

  “部门大了,强化了承载力;关系顺了,减少了摩擦力;责任清了,增强了执行力。”王璞用三句话概括了“大处室”改革的好处。

  “大处室”改革是政府综合设置内设机构改革的形象说法。“做大处室”就是打破政府各部门内设机构的界限,在不增加人员编制、不增加领导职数的前提下,通过整合现有处室、调整相关职能的方式,聚合机构编制资源,优化人员编制配置,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工作效能,实现扁平化、规模化管理模式,提高政府公信力、执行力。

  “显而易见,如果一个处室人数过少,再存在‘年龄大一点、身体差一点、心情乱一点、能力弱一点’的‘四种人’问题,就会耽误许多工作。”王璞说,“更何况,有的处室设置极不科学,忙的忙死,闲的闲死,直接影响到政府效能的发挥。”

  长期以来,在内设机构多、职能错位、权责脱节的体制下,机关干部为官不作为,廉政不勤政,工作效率低下的“零件锈蚀”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大处室’改革重在解决干部慢政、怠政、懒政问题。”王璞说,“修好零件锈蚀,政府这辆车才能高效运转,实现从‘老爷车’向‘动车’的速度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