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价格降到10年来最低的背后——

  产能无序扩增 水果消费结构变迁

  苹果价格几乎降到近10年来最低,橘子、梨、香蕉也较去年下跌20%至30%……今年,水果市场迎来了最为剧烈的变动。

  张丽对销售预期的不确定,除了苹果本身供给多寡,还有其他品种水果的“挖墙脚”——近两年,冰城人水果消费格局一直处于变化中。

  “红提、芒果、樱桃等小众和精品水果销量一直在上升,年增幅大约在10%左右。”哈达果菜批发市场副总郝滨生发现,选择的多样性让哈尔滨人对苹果、橘子、梨、香蕉等大众品种不再情有独钟,转变的方向很难琢磨。他举例,去年同期小众水果冬枣在哈达批发市场日销量约120吨,今年却猛然增到150吨。

  对终端的消费者而言,每天的水果食用量是一定的,这种多吃点,那种就会少一些。

  一起挤压大众水果市场空间的,还有进口高端水果。近两年,我国大幅降低进口水果的关税,并放开进口品种限制,尤其是对美国、菲律宾等国家水果的限制陆续取消。“像榴莲、芒果、山竹等热带水果以前高不可攀,现在很多人也都能吃得起。”张丽说。

  但大众水果价格何以跌至近年新低?诸多果商们总结的原因无非是以下两种:其一,今年各大产区水果普遍丰收,尤其是苹果打破了往年陆续上市成熟的惯例,几乎同时上市;其二,我国水果出口份额减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水果产量为26142.24万吨,出口总量为289.05万吨,出口量不足1%,大多面向东盟、俄罗斯等中低端市场。以苹果为例,2015年我国苹果产量3849.1万吨,出口量83.3万吨,相较2014年只减少了4%——与庞大的产能基数相比,水果出口量只是凤毛麟角,其小幅减少也很难对国内水果价格产生明显影响。

  张丽认为,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在产地。近年来,全国水果产业缺少整体规划,甘肃、山西、陕西、辽宁等主产区不断扩大苹果种植面积,全国年产量从2003年的2100万吨增至近年4000万吨左右,十余年间增长近1倍。这么大的产能,市场未必全能消化。

  即将结束全国收储,张丽的压力也与日俱增。手头200万公斤苹果,每公斤只要少卖两角钱,她的损失就是40万元。事实上,由于去年赔钱,张丽认识的果商中约三分之一的人今年已不再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