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专家支招冰城建设|水系治理:建 AI+ 大数据平台 清涤“主动脉”

  来源:ZAKER哈尔滨

  在 7 月 3 日召开的治理交通拥堵及水系治理专家研讨会上,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田禹将目光投向哈市水环境治理问题。她建议,哈尔滨应建设健康的城市排水管网系统、高寒地区大 - 小 - 微耦合的排水系统、“ 厂网河 ” 一体化环境治理新模式,以及基于 AI+ 大数据的城市水环境智慧平台,以此明确河流污染控制关键对象,把握河流长期变化规律,评价海绵城市建设效果。

  田禹说,城市的排水管网不仅仅是水的汇入和传输的过程,更是连接城市社会水循环与自然水循环的 “ 大动脉 ”“ 主动脉 ”。建设健康的城市排水管网系统,开发 “ 排放口—管网—污染企业 ” 污染物溯源技术,可将管网、排放口、污染企业进行有效连接和溯源。“ 应建立排放口、管网、污水厂、污染企业的连接关系,以管网为感知网络,锁定排污异常区域,以断面达标为目标,溯源污染物排放主体。” 田禹认为,这样的关联关系,能够确定在污染的传输过程中谁是污染主体,在哪里进行关键拦截,并能够对污水处理产生明显效果。

  谈及 “ 高寒地区大 - 小 - 微耦合的排水系统 ”,田禹解释说,大排水系统指城市河网,小排水系统指城市排水管网,而微排水系统指的则是城市海绵设施。“ 微排水系统的加入,将对解决雨水污染源头减量和雨水资源回收等问题起到重要作用。” 那么,冬季漫长、水体温度低的哈尔滨,能建立起 “ 海绵城市 ” 吗?田禹的答案是肯定的:“ 与哈尔滨同纬度的斯德哥尔摩就建立了成功的海绵城市样本。”

  “ 哈尔滨因水而生,沿江而存,依江而展,主要水系为一江、两河、三沟。” 田禹认为,建设 “ 厂网河 ” 一体化水环境治理新模式,须建立河流 - 管网耦合关系,明确河流水环境、容量,科学制定污染物减排方案。“ 在暴雨来临前降低管网水位,加大调蓄能力;污水厂配合管网,在暴雨时增大处理量;通过智慧调度开启泵站和闸门,实现雨水错峰错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