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ZAKER 哈尔滨

  原标题:“ 90 后”小伙给冰城老建筑,拍了 5 万多张照片

  ZAKER 哈尔滨记者 董琳

  满族小伙马佳 · 隼一是哈尔滨土生土长的人,他的满语名字意为海东青,是鹰隼中的王。虽然这个名字很霸气,但他还是喜欢朋友们叫他的汉语名字——王猛。

  作为一个 “90 后 ”,懂一些满语的小猛有两个爱好,一是闲暇时翻看满文书籍与资料探寻古老的民族文化;二是穿行在哈尔滨的街头巷尾,用手中的相机记录老建筑。如今,他的电脑里存了 5 万多张老建筑的照片,几乎囊括了哈尔滨所有能够拍摄的老建筑,这让他这个非专业人士在摄影圈儿有了点小名气。

  老道外是 “ 焦点 ”,辞职拿起手中相机

  毕业于农业大学的小猛,其实还没毕业已经找到了一份专业对口、薪水不错的工作——农艺师。特别是可以天南海北的出差让他倍感自由。

  “ 那 3 年,几乎走遍全国大中城市,从小就喜欢照相,走到哪里我都拍个没完,各种名胜古迹、自然风光拍坏了我两部相机。直到 2015 年有一次出差,我才真的找到了自己想拍的东西。” 小猛说。

  “ 当时在火车上,对面一个南方大哥得知我是哈尔滨人,就问我哈尔滨有什么,我一下蒙住了。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防洪纪念塔 …… 全国人都知道的地方,跟人家说也没意思。后来我就想起了儿时生活的老道外,还有那些我随手拍过的街景和建筑。这里有些建筑是绝无仅有的,但因为没有研究,我也说不上什么,更不知道该怎样跟人去介绍。”

  这个问题困扰了小猛一路,“ 我到底该怎么介绍家乡,才能让那些不了解哈尔滨的人认识这座城市 ……” 想不明白的他,竟然直接跟单位辞了职。辞职后的小猛反复翻看自己从十几岁就开始拍摄的街景照片,发现这些照片既熟悉又陌生。曾经的老道外正在变成 “ 新道外 ”,很多建筑或被拆迁或经修葺披上新装。“ 有些东西逐渐离去,有些东西要马上开始。我有点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了。” 小猛说。

  探寻老建筑,每一扇房门都通向一个故事

  从那以后,小猛开始以自由摄影师的身份走访哈尔滨街头的老建筑。有的是他曾经拍过的,有的是即将拆迁的;有的早已名声在外,有的还深埋市井不为人知 …… 一边拍摄、一边寻访、一边记录,为方便了解相关历史,他还跑到省博物馆做了半年讲解员。作为一个礼貌的 “ 访客 ”,推开老建筑的每扇门前,小猛都要想办法找到 “ 主人 ”,“ 不能随便进人家啊,而且,找到人才能知道那扇门后面的故事。”

  “ 北七道街曾有座狮子楼,因为那栋房子外墙上曾经有大狮子灰雕。”

  “ 北五道街曾经住着一位患佝偻病的阿姨,也是满族人。她父亲是抗美援朝老兵。阿姨说当年她家刚搬进这个房子时觉得很宽敞、很温暖,她还记得妈妈选了漂亮花布做窗帘。老人说她一直没有搬家,因为这里有她一辈子的记忆。我要走的时候,老人跟我念叨说还珍藏着父亲当年的背包和一些战地照片,她看到好多老房子都在拆迁,很担心自己要搬家的时候这些东西带不走。我明白了她的意思,就帮她联系了相关博物馆,进行了捐赠。”

  “ 走了这么多老房子,跟里面的人聊了许多,这些人大多是老年人,你会发现他们对老房子的感情很深很深,坚持住在这里,不是儿女不管,而是这里有他们的一辈子。这里的每一样物件都有时代车轮碾过的痕迹,都是他们无法磨灭的记忆。” 如今,对于老房子和那扇门后面的故事,小猛已能娓娓道来。

  行走的地图 带你穿越百年遇见老城

  与小猛聊起这那些老建筑,你会觉得他就像一本活地图,仿佛带你穿越百年回到老哈尔滨的街头巷尾,从建筑风格、建成年份、建筑用途、曾经居住在此的人和事,他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 北头道街 19 号大华电机染厂旧址,是哈尔滨极少的、也是我见过最有特色的老楼。” 这座老建筑将俄文广告直接砌在墙上,窗檐上的俄文是介绍自家工厂加工的各类毛皮的意思,而檐上女儿墙三根装饰立柱上的灰雕却完全是中式的,并有苍松、盛椿和神鹿、仙鹤的图案,暗含中华传统吉祥图案 “ 六合同春 ” 之意,而顶部球状饰物上 “ 状元 ” 二字尤为醒目,体现了哈尔滨华洋融合的韵味,可谓真正的中西合璧。

  “ 北三道街 6 号‘逍遥楼’来自民间叫法,是一座大烟馆,民间说那房子的主入口女儿墙上有两只灰雕兽,大的是雄兽为逍,小的是雌兽为遥,是吉祥的寓意。远远望去女儿墙两只兽雕的图案很醒目,就像打广告一样。北三道街知名老店‘奇味美’的王叔告诉我,旧时的北三道街烟馆遍布,现在能考证出来的大概也就只有这一家了。老板叫陆振民,所以也叫大陆烟馆。”

  如今,小猛经常把自己拍的哈尔滨老建筑的图片或视频发在网上,因此结交了许多网友,各个社交平台常有人问他 “ 来哈尔滨应该去哪里玩?” 只要小猛有时间,都就会亲自给他们当导游。小猛不会带他们去走中央大街、看索菲亚教堂,而是带他们去北京街附近的中东铁路建筑群,看那些俄罗斯田园风格的黄房子;去东江桥,看中国历史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去老哈站(香坊火车站),重温 “ 夜幕下的哈尔滨 ” 熟悉的场景;去老道外的江边感受老哈尔滨人质朴的生活;去香坊老工业基地旧址,探寻老城文化的踪迹 ……

  从那些外地朋友的惊喜慨叹中,小猛越发敬畏这些 “ 老宝贝 ”,他觉得这些老建筑是哈尔滨这座城市的风格和精神。闲暇之余,他凭记忆将曾经拍摄过的照片一一排序,做成十几部幻灯片视频发到网上,引发许多老哈尔滨人的共鸣,并对他夸赞不已。小猛却说,他只是想把记忆中的家乡记录下来,而且做的还不够,一些建筑因为特殊原因还没能进行拍摄,他会一直关注,因为担心再不拍就没了;而那些不知拍了多少次的老建筑,他仍会常常去看,就好像心里始终挂念的一位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