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龙江模式”让黑土地越来越肥沃

  来源:ZAKER哈尔滨

  10月27日,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黑龙江省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要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调动农民积极性,共同把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和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工作,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资源,聚合力量,综合施策,在黑土地保护方面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取得了较好成效。目前,全省均耕地质量等级3.46等;土壤有机质均含量36.2克/千克。旱田耕层厚度均24厘米,其中,秸秆翻埋和深松整地地块均达到30厘米以上。

  发布会上,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庞海涛介绍,在推进黑土地保护过程中,黑龙江重点抓了四个方面工作。

  第一,坚持高位推动,用规划引领黑土地保护。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将黑土地保护利用工程纳入现代农业发展十二项工程之一重点推进。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黑土地保护工作,并深入科研单位和基层实地调研指导。

  第二,坚持工程、农艺、生物措施综合施策,提升黑土耕地质量。在工程措施上,黑龙江重点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8116.5万亩,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奖。今年,全省共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010万亩,较去年增加156万亩。在农艺措施上,重点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大力推行深松整地为核心的科学轮耕制度,全省累计装备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7.7万台,旱田实现每3年深松一次。去秋今春,全省共完成玉米秸秆翻埋还田面积2340万亩;落实保护性耕作面积2310万亩、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面积1298.2万亩。同时,在24个县落实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试点任务190万亩,在19个畜牧大县和畜禽粪污资源量大县启动了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积极探索种养结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第三,坚持科技创新,探索黑土地保护龙江模式。黑龙江根据黑土地分布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土壤类型和作物种植结构等因素,分区域、分土类、分作物加大关键技术的综合组装和推广应用,因地制宜探索总结了秸秆翻埋、碎混和覆盖还田,有机肥深混培肥土壤、合理轮作及保护性耕作等黑土保护模式。

  第四,坚持强化监管,健全黑土地保护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国家关于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的要求,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合理安排粮食生产布局,努力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强化管护制度建立,探索实施黑土耕地保护利用“田长制”,建立省、市、县、乡、村和网格、户“5+2”七级田长责任体系。

  “十四五”时期,黑龙江省将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加大黑土耕地保护利用工作力度,因地制宜、分级分类,不断丰富黑土地保护的路径、方法和手段,到2025年,全省要建设黑土耕地保护利用示范区1亿亩,耕地质量均提高0.5个等级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增加1克/千克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600亿斤,真正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使黑土地越来越肥沃,稳固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