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9日-11日,2018中国·黑龙江首届国际大米节在哈尔滨举行,本次展会以“稻米飘香世界”为主题。本届大米节展会总面积12000平方米,共有稻作文化展区(艺术摄影展)、精品大米区、包装产品区、衍生产品区、焖煮工艺区、水稻品种区、品评品鉴互动区、碾米机展区、精品工具区9个展区、260个展位,涵盖了水稻全产业链的各环节。

  作为黑龙江重要的粮食产区,“中国绿色食品之都”齐齐哈尔也参加了本届大米节。

  2018年,齐齐哈尔主要粮食种植作物为玉米、大豆、水稻、马铃薯等,其中,水稻种植面积为507万亩,种植面积居全市粮食种植面积前三位。同其它农业作物一样,“中国绿色食品之都”齐齐哈尔的水稻也主打“绿色”牌。在齐齐哈尔市泰来县的展区,以“泰来大米 天地粮心”为主题的展销活动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及采购商的目光。

  据齐齐哈尔市副市长王永石介绍,近年来,齐齐哈尔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2018年,齐齐哈尔全市绿色食品基地面积达到1400万亩,其中,国家级绿色食品大基地面积1126万亩,占播种面积的40%,约占全省基地面积的五分之一;认证绿色食品标识总数达到398个,绿色食品加工企业106家,绿色食品产量达400万吨,已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设立百余个销售网点,销售市场遍布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日本、沙特、俄罗斯等国家。

  齐齐哈尔市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地带之一的松嫩平原中西部,耕地面积(市县属)3470万亩,地域平坦,土地肥沃,适于种植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杂粮杂豆等多种粮食作物,农产品品质优良,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畜产品生产基地,是绿色食品生产大市,有“中国绿色食品之都”美誉。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250亿斤以上,约占黑龙江全省1/5、全国1/50。

  近年来,齐齐哈尔市毫不动摇抓好粮食生产,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耕地保护利用,推进农机化、水利化、科技化建设,粮食生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提高基础保障能力

  加强农机化建设,通过推动现代农机合作社发展,主要粮食作物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加强水利化建设。以西部干旱地区为重点,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全市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253万亩。强化科技推广应用,突出优质品种推广应用,良种覆盖率达到99%。

  加强耕地保护利用

  积极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目前全市各县(市)区基本完成划定任务。积极推进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休养生息制度,今年实施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面积300万亩。

  调整优化种植结构

  落实国家“质量兴农”要求,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调整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根据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动态调整玉米、大豆、水稻、杂粮杂豆等种植面积。依托全国首个地市级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以140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基地为基础,不断增加高质量农产品有效供给。

  培育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带动引领能力,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积极发展一体化合作社、联合社、股份合作社、农业示范公司等,推进合作社转型升级。通过土地规模经营、提高生产组织化水平,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效益,增强抵御生产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

  王永石表示,未来,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产业总的发展方向就是实现由绿色食品生产大市向绿色食品强市的转变。严格按照绿色食品基地建设要求,在投入品管理、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组织管理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国家级大基地建设标准和质量不断提高,绿色食品基地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稳定在40%以上;大力提升绿色食品原料加工转化率,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大豆、玉米、水稻、马铃薯及畜产品精深加工,到十三五末,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50余家,产量达500万吨;培育整合打造名牌产品,到十三五末,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力争达到30个以上;通过强化宣传,拓宽消费领域,提高市场占有率,使好我市的绿色食品卖出好价钱,到十三五末,绿色食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产值)突破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