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振兴路上|我省10人入选全国首批乡村工匠名师  高手在乡间

  来源:黑龙江日报

  近日,根据《乡村工匠“双百双千”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由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共同研究确定的第一批乡村工匠名师拟认定名单出炉,我省10人上榜。

  他们中有造出“中国最大的桦皮船”的杰出匠人,有举办全国首个“数字媒体交互非遗展”的特聘教授,还有凭借刺绣带动超千人脱贫的省级劳模……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和身边群众创业就业,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出绚丽光彩。

刘雅梅刘雅梅

  一根绣花针 织就千位绣娘增收梦

  “乡村工匠名师就是带动乡村振兴的‘头雁’。”黑龙江满艺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雅梅认为,公司通过多年努力既实现了传统工艺的传承,又让农民居家增收,可谓一举两得。

  小巧的绣花针牵动蚕丝线穿梭在薄薄的绢布上,一幅幅精美灵动的图案很快便跃然眼前,刘雅梅巧手织绘的是蜚声中外的非遗作品,也是带动无数绣娘致富的振兴画卷。

  2018年,刘雅梅被文旅部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满族刺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获得“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等多项荣誉,精心完成的《五百罗汉图卷》更成功申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2000年起,她创办公司并培育出省、市、县三级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开办了省级劳模工匠大师工作室,帮助建立了齐齐哈尔巧女工作坊、哈尔滨三五集团满绣工作室等一大批刺绣基地(厂 ),让脱贫户不再“等、靠、要”,而是“以技为生”。脱贫攻坚时期,她培训了近1500名绣娘,人均年增收4000多元,如今带动能力还在持续扩大。

陶丹丹陶丹丹

  一块桦树皮 描绘农民创收新图景

  新时代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要坚持传承创新,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来自黑河市的陶丹丹,就是这样一位让桦树皮技艺焕发新光彩的非遗匠人。

  陶丹丹告诉记者,她自幼便与桦树皮结下不解之缘。二十余年来,她用灵巧的双手和对这项技艺的一片匠心,首创了桦树皮自然纹理画和桦树皮制作的叠、透、空、悬工艺技法。先后获评“全国十佳民间艺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

  2023年5月18日,陶丹丹团队举办了全国首个以非遗传承人为主导的数字媒体交互非遗展,通过在高校开设地方工艺课程,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陶丹丹非遗工坊采取“企业+合作社+手工艺人”模式,推动“厅堂变车间”“农民变工匠”,目前已带动就业6800人次,平均每人年创收2万元。

  “新时代赋予了桦树皮技艺更丰厚的意蕴内涵,希望通过各种方式,让更多热爱这项技艺的人在良好的民间工艺创新生态中被尊重、被扶持、被培养,让这项技艺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陶丹丹说。

安树友安树友

  一尊黑陶瓶 淬炼匠心独运好技艺

  八宝玲珑瓶色泽适度、花葫芦瓶流光照人、刻花悬胆瓶庄重典雅……这些精致的工艺品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勃利黑陶。

  高级工艺美术师、勃利黑陶团队带头人安树友介绍:“勃利黑陶以勃利县本地的土壤作原料,运用传统的手工技法,以北方粗犷豪放的风格,简洁大气的造型,构成一种高雅艺术的完美和谐。”

  据介绍,安树友的作品曾多次在省内外获奖,黑陶龙胆瓶曾获得“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其主持的勃利黑陶项目研发获黑龙江省轻工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如今,勃利黑陶已成为黑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陶瓷科研方面,安树友团队开发出彩瓷、紫炻、窑变瓷等新产品。在当地建成了集文化传承、遗产保护、旅游休闲、体验创新、陶瓷生产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园,从中更走出一批安树友的高徒,他们不断创新实践,让勃利黑陶成为一张对外宣传交流的文化名片。

  栖身一片乡土,耕耘一方沃野,卧虎藏龙的乡村工匠名师,正在乡村振兴的大叙事中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技能,带动产业兴旺、农民致富,乡村振兴的美好明天已经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