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7个孩子,发出17000……”网友诉苦:已经这么离谱了吗?

来源:哈尔滨日报

  春节来临

  又是给压岁钱的时候

  话题#给的压岁钱快赶上1个月工资#

  冲上了热搜榜

  显示压岁钱成了年轻人的新焦虑

  春节假期期间,在社交平台上,有关压岁钱的讨论逐渐升温。

  不少年轻人发文感叹,“为什么压岁钱越涨越高?”“少了拿不出手,多了又心痛”“压岁钱赶上我一个月工资了”……

  过年走亲访友本该是喜事,但27岁的王小姐却有些头疼。她表示,她家这边要给7个孩子压岁钱,她老公那边要给5个孩子。每人600元,光给亲戚孩子的压岁钱就要7200元了,王小姐称,有人年终奖都没这么多。

  王小姐老家在浙江余姚农村。“我小的时候长辈基本都给200元,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200元都拿不出手了,最低600元,动辄上千,对于我这个年纪来说压力很大,更别说村里的老人了。”

  “我每年都是只出不进。”她并非没想过少给,但一方面会被其他人诟病;另一方面则因为父母不同意,“老一辈要面子,我不给他们就会给,每个孩子给800元-1000元。”

  年过七旬的周伯表示,他给孙辈的压岁钱,从20元一路上涨到现在的100元、200元。自己挣的主要是种地的钱,发压岁钱花得最多,孙子、外孙女、侄孙一共快20个人了。

  作为传统年俗之一,过年时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是一种“年味儿”。

压岁钱,又叫“压祟钱”。传说用它可以压住邪祟,保证晚辈平安度过新的一年。

传统压岁钱,必须由家中最年长者给予,因为他们生活经验更多,压岁的力度更大。

压岁钱始于汉代,是特别铸造的“厌胜钱”,只用来佩戴和玩耍,不能流通。唐代宫廷内开始给真正的钱,但是立春日才给,并非春节。宋代该习俗传入民间,到了明清,终于成为了春节的“标配”。

作为中国传统年俗文化中独有的一种“仪式”,“压岁钱”传递出亲长爱幼、团圆祝福的寓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最近几年,给孩子的红包,因为互相攀比等心理,涨得很高。

  在个别地区,小朋友的红包都要1000元起步,有网友甚至感叹,一个春节发掉17000元的红包。

  压岁钱成为新负担,如同红白喜事等人情重担一样,说到底是人们对面子和虚荣的过度追求。

  尤其在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压岁钱的数额似乎成了衡量亲情和友情的唯一标准。“不给不行,给少了又怕被议论”,成了许多人内心矛盾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