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层次专家咨询服务活动“龙江行”系列报道之一 “智囊团”为龙江全面振兴聚智赋能

  来源:黑龙江日报

  近日,哈尔滨迎来一批特殊客人,他们是中央组织部主办、教育部牵头的高层次专家咨询服务活动“龙江行”的主角,他们是来自全国教学科研、产业发展领域,涉及多个学科专业的38名院士专家。

  迎着初冬的寒风,他们走企业、进高校、访院所,围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主题,面对面问需求、解难题、谈对接,召开座谈会,为在研项目“把脉问诊开良方”,为哈尔滨和黑龙江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让科技成果更“接地气”

  “科技力量雄厚”“产业基础坚实”“创新条件优越”,这是众多院士专家眼中的哈尔滨。

  正如院士专家所言,哈尔滨市科技资源富集,创新实力雄厚。75年来,这里诞生过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第一台模拟计算机、第一块玻璃钢、第一台弧焊机器人等多个全国第一。从“神舟”飞天到“嫦娥”奔月,从“蛟龙”入海到三峡发电,“冰城科技”彰显大国重器。以“时代楷模”刘永坦、杨士莪等为代表的一代代哈尔滨科技工作者,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书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

  哈尔滨手握一把科技“硬牌”,如何让城市发展底气更足?答案显而易见: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让更多“接地气”的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直言,要想将科技成果从书架上转到货架上,必须结合市场需求,达到企业出题、高校院所答题的效果,需要引入头部企业,加强中介服务机构支撑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原总工程师邓建军强调,科技成果转化要突出需求性。“目前需求和供给脱节,成果转化最终的目标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所以要突出产业需求,围绕黑龙江省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提出产业需求清单,牵引高校院所提供研发支撑。可以将哈工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作为市场和成果产出的桥梁案例,逐步推广。”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商飞总设计师吴光辉认为,成果转化的核心是科技成果和人才。为此,要注重成果转化人才。“要建立容错氛围。科技创新从来就是九死一生,风投是允许失败的,产出‘科学大家’需要容错的环境。”吴光辉说。黄璐琦则希望,黑龙江省可以给科研人员建立负面清单,为科研人员松绑解忧。同时,还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确保科技成果转化收益,避免纠纷。

  做好“链”文章 培育大产业

  近年来,黑龙江省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振兴发展的重中之重,组织实施产业振兴计划,着力“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具有龙江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

  对于如何助力黑龙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院士专家积极“把脉问诊”,传经送宝。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邓子新表示,黑龙江要对一些传统产业进行痛点及缺口分析,通过科技赋能,让它们焕发青春。在邓子新看来,黑龙江在打造大健康产业方面有优势,目前要在扬长避短错位发展方面下功夫,把成型的能够形成产业链的基础项目引入黑龙江,未来可期。同时,构建专业平台,助力落地龙江项目加速形成产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卫东说,黑龙江过去的中医药产业做得非常好,近几年一些医药企业整体发展水平略显乏力,究其原因是后续新产品创新能力不足。“黑龙江的中药材资源优势明显,有很多地道的药材,这些优势若转化为产品,将形成千亿级产业。黑龙江应侧重中药材产业链条的发展,把一二三产业一体化考虑,共同挖掘中药材价值。”张卫东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兵器工业第二〇三研究所研究员邹汝平建议,黑龙江要培养自己高价值的产业,产业布局上也要考虑南北方差异化。

  推动育人与创新资源双轮驱动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东北地区教育大省,拥有众多享誉国内外的高校和大学,特别是哈尔滨,拥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多所优秀高等院校。此行院士专家围绕服务我省发展需要,从学科发展、专业布局、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前瞻性和战略性的意见建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建议,黑龙江高校要聚焦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充分利用黑龙江省特色资源和区位优势,突出办学特色,优化学科专业布局,进一步健全教育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董家鸿针对医学人才培养面临的难题,建议高校注重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大力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理工医融合,推进校校合作,共享教育资源,培养顶尖医学人才。

  围绕发挥农林高校优势,助力黑龙江省更好地支撑“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刘世荣认为,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为高校人才提供了广阔的研究和实践空间。高校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生态优势,通过加强学科建设,统筹推进校地、校所、校企育人要素和创新资源互动共享,助力兴林富民、“双碳”战略落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康绍忠提出,黑龙江要充分发挥高校智库作用,加大农学人才培养力度,强化智能农机、未来食品等研究。以科技农业为支撑,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高端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

  “智囊团”为企业高校院所把脉开方

  4日下午,哈尔滨医科大学主楼演讲厅内掌声不断,董家鸿与四川大学研究员宋相容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师生们带来两场精彩的学术讲座。董家鸿以“卓越医师”为题,为学校带来了“卓越学者型医师”和“卓越临床科学家”两类人才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宋相容借“基于靶向递送的创新药物研发”课题,与师生交流了前沿技术mRNA疫苗研发所面临的技术难题,并提出了解决思路与实施路径。董家鸿此次“龙江行”还走进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与肝胆胰外科医师共同探讨前沿疗法。

  高层次专家咨询服务活动“龙江行”启动会议后,浙江大学教授、脑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潘纲马不停蹄进高校、访院所,为在研项目“把脉开方”,并围绕龙江发展给出良策。“黑龙江的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不错,可以把人工智能赋能到现有的优势产业上。”潘纲说,黑龙江拥有多资源协同陆相页岩油绿色开采、寒地心血管病等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政府应给这些平台提供一些更好的机制,促进它们跟产业做对接,让一些前沿关键技术应用到产业上,促进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先后深入黑龙江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走访调研,现场为企业答疑解惑。张伯礼表示,目前全国制药业正处于重整阶段,企业除了做中药制剂、化药和生物药外,保健品、药妆、药食两用的中药产品开发等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记者跟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石汉平来到黑龙江立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黑龙江省最大的优势是高质量无公害的农产品,这正是健康的重要基石。我特别希望通过这次机会能够把黑龙江的绿色农业和无公害产品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推广。”石汉平建议企业利用自身现有的检验优势,建立黑龙江省无公害食品的营养分级体系,进一步明确这些无公害产品的指标体系和营养素含量,让更多人了解重视无公害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