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上齐齐哈尔市市长李玉刚(右一)向参展商了解产品性能。  张亮 摄  第四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上齐齐哈尔市市长李玉刚(右一)向参展商了解产品性能。 张亮 摄

  第四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6月15日晚在哈尔滨开幕,齐齐哈尔共有中国一重、齐轨道交通、北满特钢、北方特种合金和辽金源陶瓷5户企业参展参会。作为国家重要的装备工业基地,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发展,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制订了《齐齐哈尔市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全力打造全国新材料产业基地。在2015年制定的十二大产业发展方案中,金属新材料产业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去年,全国新材料产业专题座谈会及中国(齐齐哈尔)稀土新材料应用技术高端论坛的成功举办,预示着齐齐哈尔向建设成为全国新材料产业基地又迈进了关键的一步。

  齐齐哈尔素有“共和国装备制造业摇篮”之称。近年来,依托雄厚的工业基础,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在做大做强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将新材料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铸锻钢和特殊钢材料、稀土轻合金等7个领域进行技术创新,取得显著成效,有力地支撑了全市相关产业的发展。

第四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上齐齐哈尔的陶瓷产品.第四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上齐齐哈尔的陶瓷产品。

  铸锻钢和特殊钢材料优势明显

  中国一重主要新材料产品为能源产业(核电、水电、火电、加氢反应器)铸锻钢件,其肩负着核电装备制造的重任,是国内最早开发生产核能设备的企业,也是国内最大的核电锻件及核反应堆压力容器供应商。现“二代加”、“三代”核岛主设备全部锻件已研制成功,并率先通过第三方评定,具备年产10台套主锻件的能力。同时蒸发器、堆内构件的开发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具备了年产5台套的能力,推动了国家核电产业的快速发展。    

  北满特殊钢有限公司从1957年建成投产至今,经过近60年的生产技术积淀,现已发展成为年产百万吨特殊钢的生产基地。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特殊钢连铸连轧小棒材生产线、国内领先的半连轧大棒材生产线、锻件生产线和极具特色的冷拔热处理生产线。产品覆盖轴承钢、汽车钢、调质材、调质锻件、合金钢冷、热轧辊及成品辊、工模具钢、船用钢、铁路用钢、不锈耐热钢、军工用钢等近700个具有竞争优势的钢种,为国家冶金、工程机械、电力、石油、化工、汽车、铁路、海洋、航空(天)等领域提供优质热轧材、冷拔材、热处理材及锻件(材)等产品,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先后有32个产品获省、部、国家优质产品称号,共有50多项产品填补了国家冶金工业史的空白。

  其他新材料各有千秋

  齐齐哈尔北方特种合金高科技有限公司和北方稀土应用技术研究所成立于2013年6月,在稀土轻合金方面主要产品有稀土镁、铝合金及镁锂合金,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重要部件、航空航天飞行器和国防军工等领域,下一步将全面布局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零部件市场。

  在金属基复合材料方面,齐齐哈尔翔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的Si/C复合材料已全面供应航空航天领域,其中太阳能帆板翻转件、惯导器件等已成功应用于航天三院、五院的卫星等设备。

  齐齐哈尔天久碳纤维公司在碳纤维材料方面掌握低成本工程化碳纤维(48K)关键技术,目前产品已具备进军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领域的价格基础。

  齐齐哈尔红旭达公司在蓝宝石方面已与飞亚达在手表表蒙子方面、与新航集团103厂在永不磨损轴承及泵叶片方面开展合作。

  在高分子材料方面,齐齐哈尔北坤合成高分子公司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维卡,其软化点达到了188℃,分子结构和普通聚乙烯相同,且具有优异的耐磨损、耐低温、耐腐蚀、自身润滑、抗冲击等特性,可长期在-269℃~80℃条件下工作,被称为“令人惊异”的工程塑料。

  在陶瓷方面,齐齐哈尔依安县拥有丰富的高岭土资源,推测储量230亿吨,依安县陶瓷产业示范基地始建于2005年,2007年6月纳入哈大齐工业走廊规划区,2012年5月经黑龙江省政府批准享受省级开发区政策,现已入住辽金源陶瓷等10余户陶瓷企业,主要开发生产日用陶瓷、卫生陶瓷、建筑陶瓷、工艺陶瓷等系列陶瓷产品。辽金源陶瓷有限公司,位于依安县工业园区内,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陶瓷生产企业,主要生产纯手工紫砂壶、高档骨质瓷餐具茶具、艺术陶瓷、陶瓷酒瓶和腐乳坛等系列产品,公司拥有国内最先进的陶瓷生产线,其日用瓷生产能力达到每年10万件。

  今后,齐齐哈尔市将发展新材料产业放在全市经济发展战略高度,使之成为助推工业经济走出徘徊的重大措施和着力点。下一步将以北钢、一重为主,联合齐齐哈尔北方高科、华工机床等相关企业,联合中国铁路科学院、中国钢铁研究总院、中国科学院金属所等院校组建金属新材料产业联盟。 “十三•五”期间,高起点建设金属材料检验检测中心、国家级冶锻培训研发中心、新型金属材料及金属基复合材料交易中心、国家级特殊钢生产技术及新材料信息交流和新材料工艺产业化示范中心等六个中心,新材料企业发展到50户以上,年实现产值200亿元以上。(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