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总书记来到黑龙江考察调研,为龙江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指明方向。

  省教育厅厅长徐梅表示,总书记指出黑龙江要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发挥传统产业优势、激发企业活力,政府要做好服务和引导工作。省委就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走出黑龙江全面振兴新路子作出了重大决定和具体部署。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部署要求,省教育厅紧密联系我省教育发展实际,以高教强省为目标,引导我省高校紧扣转方式调结构,培养优秀人才;紧扣创新驱动战略,深化教育改革;紧扣民生领域,促进教育公平;紧扣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依法治教。不断为龙江走出全面振兴新路子培养优秀人才、提供智力支持、创建和谐环境、汇聚精神力量。引才聚智

  服务龙江转型发展

  5月25日上午,当哈尔滨科技创新创业大厦迎来考察调研的总书记时,现场的科技人员中有一对教授夫妇,他们就是共同创办哈工大卫星激光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哈工大马晶和谭立英。

  当总书记在展厅参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时,马晶教授第一个为总书记做介绍。他向总书记介绍他带领团队深耕25年的科技成果、注册公司情况和激光通信研究进展。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人惊奇”,可以说是马晶和谭立英两位教授最好的写照。在成功之前很长的时间里,他们研究的激光通信并不被看好,甚至不被认可。但在哈工大和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他们的研究工作逐步进入正轨,科研成果“星地激光链路系统技术”最终在2015年获得了我国发明创造的最高奖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为了研究,马晶和谭立英错过了很多机会,拒绝过南方发达城市的高薪高职聘请。当问起这对夫妇为什么愿意留在黑龙江时,马晶动情地说:“我们卫星光通信团队把5个不同学科的100多人聚集在一起,做一个难度大、难出成果的研究,如果没有哈工大协同创新的传统,没有龙江人那种开拓进取的北大荒精神,这项研究很难做出成果。留在黑龙江,是因为这里能做成事业!”

  据了解,为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哈工大提出“稳、引、培”并举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针,以机制创新选育人才、以优势学科吸引人才、以专家团队聚拢人才,形成群贤毕至的良好局面;同时持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在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中实行准聘——长聘岗位聘任制度,深化教学科研并重型、创新创业型等5类教师岗位分类管理,让各类人才各就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坚持“大师+团队”师资队伍建设特色,完善创新团队培育与支持体系,发挥宇航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等国家重大平台的人才集聚作用,形成平台、方向、人才、团队、成果“五位一体”的队伍建设新格局,构筑起龙江人才高地。

  哈工大只是我省高校引才聚智的一个缩影,东北林业大学还为把更多的人才吸引到黑龙江,制定了“5211”人才引进计划。

  “5211”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分为领军人才、杰出青年学者、优秀青年学者和青年骨干四个层次,并按层次分别给予不同额度的薪酬待遇、科研经费和购房补贴等待遇。东林还设立专项经费保障“5211”计划顺利实施,未来五年预计累计投入引才专项经费2.5亿元,每年度人才引进经费预算5000万元左右。

  目前,东林引进高层次人才数十人,其中有美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癌症生物学著名教授隋广超、德国优秀学者穆勒、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后郑志民、在美国获得巨大成就却毅然回国的林木生物技术专家李伟……这些高层次人才已经在黑龙江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哈尔滨理工大学则依托该校优势特色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建立了“高新技术发展与战略管理”团队,利用智库平台吸引人才,发挥人才作用。

  这一智库团队多年来为政府部门和大中型企业提供规划、报告和服务咨询70多项,被多部门采用,部分规划报告已成为引领我省创新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实现科技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以及促进产业和企业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徐梅告诉记者,省教育厅还将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围绕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五大规划”“龙江丝路带”建设和“十大重点产业”发展为牵引,着眼新型能源、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生态文明等领域人才需求,提升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的契合度,培育一大批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助力龙江实现全面振兴发展。

  助推龙江“新字号”实现龙江制造变“智”造

  听起来不可思议,哈医大四院胸外科二区主任崔键的一例肿瘤切除手术竟是在一个完全没有医科背景的人帮助下完成的。这个人是东北林业大学教授邱兆文——我省3D打印技术重要研究者。这次手术也开创了历史,我省成为全国首个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的肺门肿瘤手术。

  虽然3D打印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已经在多个领域有所应用,但软件转换仍是很难攻克的难题,邱兆文团队经过10多年的研究,终于可以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将三维断层扫描数据转换成3D模型,从而开启了3D打印的一场变革。

  “将技术留在高校的实验室里不行,必须要让技术成为产品,变成老百姓也能吃到嘴里的‘果实’。”为了这个目标,邱兆文注册成立了黑龙江拓盟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多家医院已经和邱兆文开展合作,越来越多的患者将从邱教授的技术中受益,同时,也助推了我省3D打印这一新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我省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像邱兆文一样,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在我省好政策的引导下,用创业的方式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这张床就是我们公司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的代表产品!”在哈医大一院一间康复病房内,哈工大机器人集团(HRG)哈尔滨天愈康复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愈”)企划总监初雨名指着一张看起来只是带着按摩触点的普通单人床对记者说。

  这实际上是“天愈”研发的智能医养护理床。老年人或长期卧床的病人躺在上面,轻轻触动按钮,“机器人护工”就会扶老人坐起、翻身或气动按摩理疗。它甚至还有远程呼叫的功能,通过语音和通讯系统,老人可以随时与亲朋好友联系。初雨名告诉记者,这款智能医养护理床集智能化、自动化、视听心理陪护、远程呼叫、按摩理疗、防褥疮和手机功能于一体,可以帮助老年人、长久卧床病人、失能患者、术后恢复患者等实现自我高效、高质护理。

  “智能医养护理床是6月投入哈医大一院临床使用的,就在总书记来黑龙江后不久。正是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公司上下的活力,鼓舞我们全力加快产品市场化的速度。”初雨名说,目前智能医养护理床得到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广泛好评,市场反映良好,”天愈”还要进一步推广这一产品。

  据了解,天愈成立时注册资本只有500万元,经过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一年来的孵化,目前的市场估值已经达到1亿元。

  实际上,我省高校多年来都在尝试各种科研成果转化的方法,但多年实践发现,高校科技成果单独进行孵化,不但相对分散还可能会面临孵化时间长、难以做大的风险。

  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的优势恰恰在于“整合”,集团把机器人相关的优秀技术整合到该平台,发挥各个学科的优势,从而有能力去涉猎更为大型且更有意义的机器人项目。我省依托机器人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高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进行研发制造,目前在国内机器人行业掌握了话语权,人才和科技红利正在释放,推动我省向“龙江智造”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