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孙丽霞 丹云霞)脑卒中以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以及复发率和死亡率高的发病趋势在国际范围内受到了更多关注。为加强卒中的防治理念与干预力度,世界卒中组织将每年的10月29日定为“世界卒中日”,旨在通过各种努力降低卒中发病率,减轻疾病负担。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卒中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指数上升,但青年人发生卒中并非罕见。近日,一位32岁的女性患者因脑梗死五个月到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复查。据神经内科主任何海珠介绍,该患者发病时左半身0级瘫痪,现恢复至搀扶行走状态。冬季即将来临,患者母亲准备带她到三亚去疗养,故复查头部CT,从CT报告结果看,该患者大脑右半球陈旧的大面积梗死。追问病史得知患者发病后做DSA(血管造影)提示先天的血管发育异常,患者本身又患有糖尿病,故发病。综述指出,青年卒中危险因素主要为吸烟、服用口服避孕药或违禁药品、偏头痛、外伤以及怀孕和产褥期等,但高血压和糖尿病等传统危险因素并不常见。

  何海珠主任提醒有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人更应该加强警惕,以免发生脑卒中。以目前在神经内科病房住院的一名进展性卒中患者为例,52岁男患者既往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十余年,平素饮酒、不吸烟,从不注意饮食,也不用降压降糖药物。该患者入院前一日饮酒后出现语言笨拙、右半身无力感,就诊时尚能行走,当时血压收缩压210mmHg、舒张压115mmHg。入院后医生给予对症治疗,第二日患者出现右半身0级瘫痪,现医生根据病情给予患者进一步的药物及康复治疗中。此患者如果早期给予干预治疗,可能就避免了进展性卒中的发生。

  世界卒中组织强调,卒中是可以防治的,并提出6项简易措施有助于减少全球卒中负担:

  ● 知晓卒中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

  ● 进行体力活动及常规锻炼;

  ● 健康饮食,避免肥胖;

  ● 限制饮酒;

  ● 戒烟,吸烟者请立即寻求戒烟帮助;

  ● 学会识别卒中预警症状和应对方法。

  此外,北方地区在寒冷到来之际更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严防感染

  冬季室内外温差大,人们极易伤风感冒,而感染极易引起脑血管病的加重。尤其酷爱晨练的老年人要注意适时增减衣服。晨练时要注意不要着凉,锻炼时要注意控制活动量及活动的强度,一定要避免空腹激烈活动。活动过后要及时补充水分,避免大量出汗导致血液浓缩、血液粘稠度增高,诱发脑梗塞。

  二、控制血压

  寒冷的气候易导致血压波动,有可能诱发脑血管病的突然发作。高血压患者尤其是男性应保持乐观情绪,防止过度兴奋及情绪激动,避免中强度体力活动及过度疲劳,及时规律用药,把血压平稳控制在理想水平,避免抽烟、酗酒及熬夜。

  三、严格控制食盐的摄入

  饮食中过多的摄盐是脑血管疾患的“敌人”,但食盐摄入太少又不能满足身体需要,会导致另外一些疾病(如低钠血症)。一般轻度患者每日限制在6克左右,中重度患者还要适度减少。

  四、适量运动

  特别推荐“三、五、七”运动法。“三”是指每天步行3公里以上,且每次坚持30分钟。“五”是指每星期要运动5次以上。“七”是指运动后心率+年龄=170,太快心功能容易超负荷。

  五、合理饮食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不要跟风贴秋膘,饮食应坚持以清淡为主,避免三餐过饱,及时补充体内水分。秋冬季节气候变得干燥,老年人要适时吃一些滋阴的食物,少吃辛辣食物,否则可能加重秋燥症状。

  六、随身带药。

  脑血管病患者最好随身携带药物,出现症状时及早服药。出现头晕、头痛、麻木、无力等症状要及早医治。

  神经内科主任何海珠强调,脑血管病要坚持防治结合,把握最佳治疗时机,才能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神经内科医生除尽力抢救患者生命、控制并发症外,应最大程度减少器官、身体结构的继发损害,以保证功能恢复。全面评估患者的功能障碍特点针对性地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患者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参与能力是卒中恢复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也是医患双方的共同目标。

  何海珠,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微信图片_20171027165653

  学术地位:黑龙江省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第四届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抑郁症防治研究会第一届委员会理事,哈尔滨市医师协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市医学会第四届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市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第一届常务委员,哈尔滨市医学会脑卒中专业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国国家人才网专业人才库入库成员。

  专业特长: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神经症、癫痫等疾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尤其对缺血性闭塞性脑血管病和超早期溶栓治疗有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