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医患沟通 舒缓医护压力

  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成立巴林特小组

  (孙丽霞 王宏微)国家卫健委在《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中提出“针对医务人员医院根据需求提供心理指导或压力舒缓等服务”,针对此项内容院领导高度重视,由医务科和护理部牵头落实,于7月4日成立了巴林特小组。

  成立仪式上由组长王宏微宣读了巴林特小组工作方案,由参加过全国巴林特小组培训的心理咨询师孙玉红为小组成员进行了培训。接下来,10名成员报名进行了一场巴林特小组活动,针对心内科王晓娟医生的案例进行了讨论,每名成员从医生、患者、家属的角度谈了感受。

  讨论过后,王晓娟医生表示案例使她意识到心理疾病以及不良的心理情绪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督促她更多的学习心理学的知识,同时也意识到“医生是药”的真谛。在紧张的临床工作中,能够多一些倾听、多一些沟通、多一些感同身受。

  据了解,巴林特小组将成为医务社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活动在医护人员中的广泛开展,巴林特小组也将深入到患者中进行心理疏导与沟通,加强医患联盟,减少职业倦怠,促进医务人员获得职业支持和职业发展。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巴林特小组每月将举办两次活动,每次都会有行政职能科室人员参加,对于活动中发现的工作流程制定等方面存在的不合理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将随时进行调整,使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得到最大的理解与支持,不断提升医务人员处理医患关系的能力。

  相关链接:

  巴林特小组简介

  巴林特小组是由20世纪50年代匈牙利精神分析学家Michael Balint首先提出的、聚焦于职业化医患关系的工作形式。巴林特小组是专注于医患沟通技能和医务人员自我成长的小组,促进医务人员认识到自己会像药物一样,对患者发生作用。在德国等欧洲国家,巴林特小组是全科医生、精神科医生、身心医学科医生的必修课。2005年同济医院将巴林特小组工作形式引入我国,国内南方城市从三甲医院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广泛开展,旨在改善医患关系和医务人员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