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捡瓶盖儿险与大狼狗“贴脸”

  每回出去旅游,孙杨不忘带着“任务”,人家抬头看风景,他低头找瓶盖儿。有一回,他们全家到鞍山旅游,孙杨还专门花了半天时间,打车到当地的一家废铁处理厂,拿着小棍蹲在泥地上扒拉了半天,突然听到喘粗气的声音,抬头一看,一只大狼狗正呲着牙,和他几乎“贴脸儿”了,吓得孙杨寒毛都竖起来了,撒腿就跑……

  经常旅游找盖儿不太现实,如果想收集一些外省的瓶盖儿,就得加入“帮派”,大家互通有无。据孙杨讲,“盖帮”中以东北三省、北京、山东、浙江等地的藏友居多,“帮里还挺有爱!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老人儿要给新人‘见面礼’。”孙杨回忆说,当年他刚入帮时,就收到过不少从自全国各地寄来的瓶盖儿,里面真有不少稀罕物。

  镇守在各省的“长老们”,一旦发现自己辖区内有新品面市,会在网上拍图帮大家代购。如果关系处好了,有时也能得到老前辈的“真传”。比如,孙杨就曾花费数万元,从哈尔滨和山海关的两位老玩家手里收购了不少宝贝,其中不乏一些罕见的“孤品”。

  有点儿惊险的是,当时这位山海关玩家是通过认识的列车员将瓶盖儿捎来的,孙杨去接货时心里忐忑极了,生怕东西运丢了,而且火车停车时间很短,正赶上春运不卖站台票,他愣是买了张火车票进到站里,才安全地把“宝贝”捧回了家……

  为了找到更多心仪的瓶盖儿,孙杨有时也去国外网站“海淘”,请妻子当翻译。一些国外藏家会在网上拍卖,比如较早的青岛啤酒瓶盖儿,还有一些北京、天津的“老盖儿”,再加上邮费,一个瓶盖买到手得二三百元,他不惜为此节衣缩食。

  小瓶盖儿背后里的酒厂变迁

  哈尔滨的“新三星”、齐齐哈尔的“明月岛”、伊春的“兴安塔”、佳木斯的“佳凤”、巴彦的“驿马山”,牡丹江的“花河”……黑龙江是啤酒生产消费大省,当年很多市县都有自己的啤酒品牌,这些年代感十足的老瓶盖儿有的锈迹斑斑,而酒厂大多早已蛛网盘结。

  7年来,孙杨去过佳木斯、七台河、大兴安岭、黑河等13个地市,还跑过30多个县,到荒废已久的啤酒厂房里“寻宝”,徒手从排水沟里扒拉出不少稀罕的老盖儿。

  孙杨不止一次被问到,“你留这破玩意儿干啥?”他坦言,最初是因为觉得瓶盖儿好看,但随着藏品渐多和对啤酒厂史的深入了解,他的想法发生了转变,“我想通过这些老瓶盖儿,记录下咱黑龙江的啤酒文化,也留住一些快要消失的东西。”

  寻访路上,孙杨遇到一些酒厂老员工,当他们看到自己年轻时生产的啤酒盖儿时激动得两眼放光,感慨道“这些东西我们都没有了,谢谢你能帮大家伙儿留着。”而欣赏过这些瓶盖儿的普通酒友,也在满眼花花绿绿的图案里,找寻着各自的啤酒记忆,怀念起家乡啤酒的味道,以及当年一起举杯共饮的人……

  一位藏友曾送孙杨一本《中国啤酒工业集》,里面记载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所有的啤酒厂。“我打算按图索骥,搜集更多的瓶盖儿,以后有机会办个藏品展。”孙杨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