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ZAKER 哈尔滨

  原标题:跨越 3400 公里终于遇见你!一位台湾老师 @哈尔滨后的奇遇

  ZAKER 哈尔滨记者 申志远 张堃雷 / 文 申志远 / 摄 / 视频拍摄

  2019 年 1 月 21 日 16 时 10 分,从桃园机场起飞的 CZ3010 航班飞越了 3400 公里,来到了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的上空,透过舷窗,看着这个陌生的城市,黄筱婷的心,又紧张起来,他会来吗?

  故事还得从去年 8 月 22 日发的一篇微博说起。

  我们的主人公黄筱婷,是一位客家姑娘,台湾新竹县陆丰国小的 80 后语文教师。她很喜欢一个人游历世界时独自回味的过程——在法国探寻雨果的足迹,去香港参谒张爱玲写作灵感的源泉 …… 当脑海中的文字碰撞眼前的情景,仿佛让她能瞬间穿越古今,与故去的作家一起体会创作时所经历的一切。

  她的外婆曾在新竹帮助张学良和赵四小姐洗衣,也许是长辈经常谈起,使她对东北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去年台湾繁体字版《从异乡到异乡——萧红传》出版了,黄筱婷如获至宝。祖籍广东梅县的她,因祖上移民到台湾,他们被当地人称作 “ 外省人 ”。也许是书名让黄筱婷感同身受,她对萧红有种莫名的好奇,好奇着她的一生,好奇着她悲苦的爱情,更好奇着她真实的内心世界。去趟哈尔滨!被她提上了日程。

于是,她发了这样一条微博:

  于是,她发了这样一条微博:

  一条意想不到的留言引起了她的注意:“ 我是这本书的作者叶君,希望您来哈尔滨后我来接待您,一起去看看萧红生活过的地方。”

  黄筱婷惊诧不已。是恶作剧吗 ? 还是 ……

(黄筱婷与叶君)(黄筱婷与叶君)

  叶君,出生于武汉,哈尔滨新一代移民,现任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的他,还是萧红研究会副会长。十几年间,叶君撰写了有关萧红的著作《萧红与鲁迅》等十几部,他创作的话剧《萧红》在北上广引起了巨大轰动。他真的是黄筱婷手中《从异乡到异乡——萧红传》的作者。

  一番私聊后,黄筱婷兴奋不已。网络上的奇遇,真的能在异乡变成现实吗?她选择了相信。四个月后,怀惴着兴奋的期望和一点点的不安,她终于在哈尔滨冬天最冷的日子里,降落了。

  “ 这位戴着眼镜、话不多、从来也不依靠别人去追求安全感的女生,有着大多数女性所不具备的独立,在别人说话时,她的眼睛看着对方,从不插话,等别人说完了她才慢条斯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不似很多年轻人一般浮躁。她对于萧红人物性情和作品有着独特见地。” 叶君教授这样评价初见黄筱婷的印象。

  黄筱婷,也在第二天更新了她的微博。

两个人,成了忘年交。

  两个人,成了忘年交。

  有这样一位 “ 导游 ” 在旅途中相伴,黄筱婷在萧红故居参加了纪念萧红逝世 77 周年的活动,并在萧红纪念馆寻找属于她的萧红记忆。行走在萧红曾生活过的热土,沿着早已刻入脑海的《呼兰河传》的文字,黄筱婷感悟着萧红家乡的风土人情。当她来到呼兰老教堂,眼前酷似巴黎圣母院的场景让黄筱婷忽然明白,在这样一片庄严肃穆的黑土地,文学女神萧红的诞生似乎成了必然。

(黄筱婷在萧红故居)(黄筱婷在萧红故居)

  在叶君教授的介绍下,黄筱婷又认识了三个哈尔滨朋友:哈三中的美术教师仉立国、青年摄影家吴琼、哈尔滨学院老师孙胜杰。曾经习惯了 “ 一个人旅行 ” 的黄筱婷在 4 个哈尔滨人的陪伴下,感受到了生活在寒冷之地的哈尔滨人火热的情怀。于是,年轻的黄筱婷开始称呼两位长者仉立国和叶君为 “ 大爹 ” 和 “ 二爹 ”,让原本陌生的他们之间升腾起了一股 “ 亲情 ” 的暖流。

(黄筱婷与仉立国)(黄筱婷与仉立国)
(黄筱婷与摄影家吴琼,两人手拿着新晚报 ZAKER 哈尔滨的春联)(黄筱婷与摄影家吴琼,两人手拿着新晚报 ZAKER 哈尔滨的春联)
(黄筱婷与哈尔滨学院孙胜杰老师)(黄筱婷与哈尔滨学院孙胜杰老师)

  在哈尔滨停留的 10 天里,这个被称为 “ 萧红故乡文化之旅 ” 的小团队分别陪她追寻着萧红曾经在哈尔滨生活过的足迹,欧罗巴旅馆、道外十六道街东兴顺旅馆 …… 在工人文化宫看了东北二人转,在老道外巴洛克画廊品尝了咖啡的醇香;在上过 “ 舌尖上的中国 ” 的北二道街老范记吃了水饺、合了影;在索菲亚教堂和伊维尔教堂留下虔诚的祝福和祈祷 ……

(黄筱婷拍摄哈尔滨老道外)(黄筱婷拍摄哈尔滨老道外)

  {不可小觑哈尔滨名为北大仓的白酒,酒精浓度高达百分之四十七,昨晚喝了两杯已头晕目眩,外加呕吐数次,后劲之大,还得劳烦两位教授一路把我给扛回住处,今天决定休息一天不出门了。}—— 1 月 27 日,黄筱婷来到哈尔滨的第 7 天,早上发了一条微博后,她便隐身,没有继续旅行。前一夜,47 度的北大仓白酒,让本以为酒量不错的她完全失去了战斗力。

  在几个哈尔滨同伴看来,黄筱婷虽然饱读诗书,行事却天真简单。26 日晚,几个人在 “ 大爹 ” 仉立国的邀请下,来到羊做东吃涮肉、喝北大仓白酒。“ 我酒量还不错,可以喝一点。” 黄筱婷此话一出,便引来 “ 大爹 ” 仉立国的 “ 提醒 ”:“ 在东北千万别说自己能喝,否则会成为众矢之的。” 黄筱婷却不以为然,面对朋友们的热情敬酒,一句 “ 干了 ”,竟然让她把满满一杯的 47 度北大仓白酒一饮而尽。结果两杯下去,自诩能喝的她就趴在桌上一醉不醒,最后还是在大爹和二爹的搀扶下才回到了住处。

  第二天醒酒后,“ 二爹 ” 叶君有些心疼地埋怨道:“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虎?这白酒怎么能这么喝?” 黄筱婷一脸蒙圈:“ 二爹,什么是虎?他说让我干了,我就一饮而尽了,这有什么不对吗?” 大爹一听不禁笑言:“ ‘干杯’在哈尔滨不一定是让你全喝掉,有时也是敬语。” 依然头晕目眩的黄筱婷略显尴尬:“ 东北的地方话,我实在是不懂。”

  当大家向讲解她 “ 得劲儿 ”“ 脸冻山了 ” 等东北话时,她也向哈尔滨的朋友讲述着她在台湾的生活——学校的大小演出里,孩子们都要合唱《送别》和《大海啊!故乡》,她也会组织学生表演她最喜欢的《保卫黄河》;很多类似于《影》和《秋菊打官司》等电影,在台湾也很受欢迎。“ 文化是最有向心力的,也是最能证明我们本就同根同源的载体,这一点谁也割舍不断。” 黄筱婷这样说。

  {这里不似印象中的颓唐,随处可见古老与现代碰撞出的火花;这里的人们也不只是疲于奔命,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脸上的笑容极具感染力。台湾文学的格局很小,不像祖国大陆的作家那么多,很多博大精深的作品均没有编入课本,学生也没有读过。我们应该把视野放得更宽。}——黄筱婷在最后一篇微博如是说。

  老旧到几乎破败的老道外建筑散发出的魅力,四十七度北大仓白酒给她留下的头晕目眩,二人转唱词中快到要咬到舌头的幽默,雪靴踩在雪地上喀嚓的声响,被冻到后脑瓜子疼的寒冷 …… 一切场景,构成了黄筱婷为期 10 天的哈尔滨之行。时光转瞬即逝,1 月 31 日,黄筱婷返回了台湾。飞机上,黄筱婷拿出笔记本,开始回忆她在冰城经历的一切。“ 原来,大陆并不是我们在台湾时所认识的样子。” 这句话,成为了这篇笔记的开头。

  黄筱婷说,回到新竹后,她要在新学期把在哈尔滨看到的一切讲给自己的学生们听:“ 我会告诉他们,这是我生命中最难忘的一段旅程,这里的人民热情好客、性格奔放,对继承和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希望大家以后有机会都去祖国大陆尤其是哈尔滨看看,在这过程中不仅要用耳朵听,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一个真实的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