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大狗追咬险被飞石击伤

  “既要把困难估计足,又不能被困难吓住。”

  崔老骑行经验丰富,当年穿越大兴安岭时,为了防止审美疲劳产生倦怠感,他一边骑车,一边在脑海里演算数学题。

  “但骑川藏线不同,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崔老解释说,川藏公路被称为“世界公路灾害百科全书”,山体滑坡、泥石流、塌方……凡是能想象到的灾害,随时可能在这里发生。骑行时,除了风声,耳畔经常会响起飞石撞击护栏的声音。有一回,崔老险被飞石击伤,幸亏当时戴着头盔。

  “最近又摔死了2个人,大家千万要小心。”骑友们通过微信相互通报路况,为了安全起见,崔老始终把下坡速度控制在25迈以内。

  白天骑车,晚上住客栈,如果中途找不到餐馆,就啃面包火腿肠,另外每天得喝六七瓶水。崔老最庆幸的是,他没有严重的高原反应。但一路上,他被路边的大狗咬伤过,自行车还坏过两回。特别是骑到色季拉山时,山顶下起了冻雨,而且没处躲雨,他冻得浑身发抖、指尖生疼。同行的海南女骑友阿敏被冻哭了,他鼓励对方:“绝对不能停,越停越冷,咱们咬牙也得往前走!”

  艰险既是代价,也是“礼物”。地图上抽象的一条条曲线,变成了眼前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崔老翻过了折多山、色季拉山、米拉山等12座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险峻高山,跨越了大渡河、金沙江、澜沧江等汹涌湍急的江河,一路饱览雪山、草原、冰川和峡谷美景。

  “山路十八盘”一口气骑到顶,“怒江七十二拐”下坡不歇脚。在描述这两场经典“战役”时,这位“老顽童”用了个跟他年龄不太相符的形容词:“老爽了!”

  骑友争相合影

  他成了拉萨的“白发风景”

  从川藏线上捡回一块黑色石头,那是他颁给自己的特殊“勋章”。

  崔老每天骑行10个小时左右,5月22日是走川藏线的第25天,也是最后一天,从早6点一直骑到深夜11点半,将近190公里。他伴着夜色进入拉萨,跟骑友们一起撸串、拍照、住青年旅舍。很多人爱找崔老合影,年过六十的他,成了川藏线终点一道独特的“白发风景”。

  短暂调整后,崔老坐火车到了西安,又从西安骑回了哈尔滨。这次长途骑行,前后花了将近2万元,他笑着调侃道:“骑自行车可比坐飞机贵多了!”

  骑行的印记,留在了脸上。由于不肯戴面巾,崔老的脸被晒成了古铜色,看上去像个藏民。96天里,他还瘦了20多斤,回来到银行办事儿,柜员盯着身份证瞅了半天,“真的是你吗?看着不太像啊!”

  这是崔老人生中最疯狂、最荣耀的一次骑行体验,很可能也是最后一次长途骑行。但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记者找不到关于川藏线的任何蛛丝马迹。他把更多的感悟留给了自己,伴着这些酸甜苦辣,每天读书、喝茶,计划下一次短途骑行。

  一路兜兜转转,虽然又回到了原地,但崔老成功翻越了地理和心理意义上的千山万水。对他而言,这段旅程像是平凡生活里的一道光,而那车轮碾过的尘土里,仿佛藏着一生的跌宕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