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一 有证不出示 没票有收据
在今年央视“3·15”晚会中,饿了么合作商家被曝出诸多问题,除卫生问题令人作呕,更有“饿了么”员工主动协助无照黑作坊入驻平台。晚会播出后,“饿了么”高调展开危机公关,紧急下线涉事餐厅,对负责商户审核的相关责任人严肃处理,之后又成立专门工作小组,重新审核全国范围的餐厅资质,并推出千人客服24小时待命等“七剑下天山”措施。那么,在声势浩大的“刮骨疗毒”后,“饿了么”果真成了“明厨亮灶”?
日前,北京晨报记者在“饿了么”上随机搜取到一家名为“山西美食香河肉饼”的商户,并在平台显示地址丰台区胡村15号找到这家小店。在店内环顾一周,记者并未在显眼位置发现该店悬挂工商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用餐后向店家索要发票,店主直言“不能开发票,只能开收据”。记者就此提出质疑“不能开发票是否因为没有营业执照”,店主愣了一下后立刻表示“有证,我们有证”,随后转身走开,直至记者离开也未拿到发票或看到任何证件。
记者在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上输入“山西美食香河肉饼”,无法查询到该店任何信息。而依据我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59条规定:《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本或《营业执照》正本应当置于公司住所或分公司营业场所的醒目位置。我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63条第七项规定,不按规定悬挂营业执照的,登记主管机关可以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将被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电话12315客服人员也表示,即使有营业执照,但未在店内明显位置悬挂的,也属违法行为。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热线12331则表示,办理了卫生许可证的必须明示给消费者,否则消费者可以举报,执法人员将进行调查。
现象二 店址不靠谱 实地找不到
在“饿了么”平台,合作商家都会标出详细地址和营业时间,以此向消费者证明该店的真实性。那么,这些所谓的详细信息靠谱吗?北京晨报记者在调查中注意到,地址弄虚作假在“饿了么”平台并不鲜见。
个别餐厅“名不副实”,如一家名为“口口香(刘家窑店)”,页面下方登记地址显示为“朝阳区”,而根据本市行政区划分,刘家窑及周边地区属于丰台区,另一家“食好运煎饼(蒲黄榆店)”登记地址为“顺义区南法信镇”,需知蒲黄榆与南法信两地相去甚远,直线距离近40公里。
相比之下,部分“幽灵餐厅”更具欺骗性,需实地探访才知店址是“无中生有”。记者在南三环刘家窑附近搜索找到一家名为“杨铭宇黄焖鸡米饭(大中店)”的餐厅,“饿了么”上显示,该商家地址为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5号。而记者在东铁匠营横七条从南口走到北口,均未发现任何有关“杨铭宇黄焖鸡米饭”的餐厅,负责该段的清洁工及多家路边商户也均表示没听过该店。另一家名为“刚刚烤好”的餐厅在“饿了么”上显示的地址“丰台区芳群园四区19号楼3号(平房)”,而记者实地探访只见平房,不见餐厅,周围居民和停车收费员也都表示“从来没见过”。
一家名为“鬼掉牙半价羊蝎子”的店,“饿了么”显示地址为“丰台区京明世纪商品市场东1号”,北京晨报记者意外发现同一地点登记下的还有另一家“饿了么”合作商户“徽商苑家常菜”,现场探访发现该地址的正主是“徽商苑家常菜”,记者沿小胡同走到尽头,“鬼掉牙”的“鬼影”也没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