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近几年,哈尔滨市50多岁的宋先生一直很苦恼。“大约3年前开始,先是左边的眼睛一直跳动,不自觉地抽搐。”宋先生说,一开始,情况并不严重,他也没太在意。一年后,宋先生脸抽搐的情况逐渐加剧,“这病挺奇怪,只要一紧张或累着了之后,就抽得更严重。”
谁料,一年前,宋先生的血压也忽然升高,最高时竟然高达200/100mmHg。宋先生吃了很多种降压药,血压却依然居高不下,于是他便找到哈医大一院神经外科四病房主任刘利教授求治。
“在现实生活中,大约每一万人中就有一人为面肌痉挛的患者,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搐,俗称“歪嘴风”,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刘利教授介绍,男子的情况属于面肌痉挛,但他的情况有些特殊,一般的面肌痉挛患者并不会血压升高,患者很瘦,也没有高血压病史。
经过检查,刘利发现宋先生面肌痉挛是由于动脉血管压迫面神经根部。“通过文献和多年经验分析,该患者的顽固性高血压可能是血管压迫迷走神经根部导致的。”刘利教授说,迷走神经根受压不仅使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也使位于延髓的心交感中枢和交感缩血管中枢受压,引起血压升高。文献报道,迷走神经微血管减压控制高血压的概率为30%-60%。
图1-1: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压迫面神经根部
图1-2:用垫片垫离压迫面神经根部的责任血管
图1-3:用垫片垫离压迫迷走神经根部的责任血管
刘利教授和殷一博主治医师利用“双镜技术”——显微镜联合神经内镜,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和迷走神经减压术。和手术前分析一致,术中见椎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压迫面神经根部,椎动脉单独压迫迷走神经根部。刘利教授在显微镜和神经内镜下,熟练将上述动脉垫离面神经和迷走神经根部(图1),术中电生理监测显示:面神经的侧方扩散波消失。患者顺利康复出院,未留下任何后遗症。患者术后面肌痉挛症状逐步消失,高血压也显著缓解,手术4个月以后,在未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血压稳定在140/90mmHg。患者通过微信将术前、术后的录像对比发给刘利教授(视频1),患者摆脱了面肌抽搐、高血压和抑郁的困扰,重新回归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露出久违的笑容。
哈医大一院神经外科四病房成立于1996年,是国内成立较早的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病房,拥有东北三省第二台ROSA神经外科机器人等先进设备,在功能神经外科和微创神经外科领域享有较高声誉。神经外科四病房主要开展脑深部电极置入术(DBS)治疗帕金森氏病和肌张力障碍;癫痫外科治疗;顽固性头痛的外科治疗;脊髓电刺激和DBS的“植物人唤醒”治疗;骶神经刺激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利用立体定向技术进行颅内病变活检、血肿等囊性病变穿刺引流;立体定向技术结合显微镜、神经内镜技术进行各种微创手术。
神经外科四病房在开颅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和舌咽神经痛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黑龙江省率先利用显微镜和神经内镜配合下进行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手术,手术效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刘利教授,神外四副主任(主持工作),硕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内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镜专家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癫痫专业委员会秘书。擅长帕金森氏病、癫痫等功能性疾病的外科治疗;双镜联合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神经内镜治疗脑脊液鼻漏,视神经管减压、垂体瘤、侵袭海绵窦肿瘤、颅内外沟通肿瘤;立体定向联合内镜治疗颅内囊肿、脑囊虫、复杂脑积水;神经外科重症感染的综合性治疗等。曾在北京天坛医院和美国匹兹堡大学长老会医院神经外科学习,发表SCI文章和中文核心期刊20余篇,专利4项,成功转化1项。
刘利教授提醒广大患者: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的微血管减压手术是功能神经外科的常规手术。对于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迷走神经根受压的评估以及术中对迷走神经的减压手术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特别是那些没有高血压危险因素的人群。在神经电生理监护下,显微镜和神经内镜的联合应用,可最大限度发挥“双镜”优势,使微血管减压手术更加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