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在我省考察调研时指出:“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要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模式,优化生产技术措施,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着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黑龙江是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要统筹抓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用规模经营提升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为了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龙江发展实际,本报今起开设“田野就是青纱帐现代农业在农垦”专栏,报道农垦集团化、农场企业化的典型探索,以及我省垦区加大改革力度,推动资源资产整合,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努力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形成农业领域航母的长期努力和实践。
7月,记者一行先后走进农垦九三管理局、建三江管理局、红兴隆管理局、宝泉岭管理局的10余个农场,感受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步伐。
从1947年北大荒拉开开发建设序幕至今,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黑龙江垦区已经发展成为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累计生产粮食5706.4亿斤,向国家交售商品粮4452.2亿斤。
黑龙江垦区用69载风雨兼程,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岁月的车轮滚滚,垦区闯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之路。
万亩良田原生态
精准作业精准管理显优势
走进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七星农场,平整的稻田映入眼帘,千亩大地号在这里并不稀奇。在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的二楼远眺,用不同水稻品种种出的“中华大粮仓”几个大字尤为抢眼,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几个大字由电脑设计人工插秧而成。
垦区种田机械化早已不是新鲜事,精准作业、精准管理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更为重要。在该中心,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师王晓亮正带领学生进行项目测试,王晓亮告诉记者,经过五年时间,他们研发的水稻节水灌溉智能控制系统已经在一些农场投入使用。这套系统在田间安装智能水稻格田水位自主控制器,再利用太阳能辅助,通过手机和电脑就可以完成稻田灌溉,灌溉水层高度可以精确到厘米,这也是农业物联网的科技展示。
广袤的田野,离不开善琢磨、敢创新的播种人。张景会今年54岁,是七星农场第一管理区37作业站的水稻科技示范户,在他家的地头小院里有一块“七星科技小院”的标牌,他的稻田成为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生实践基地。张景会从1995年开始种水稻,如今每年种地668亩,从人工插秧到机械插秧,从亩产不到1000斤到亩产近1400斤,张景会一直紧随科技发展的脚步,今年他专门辟出一块地进行水稻品种对比试验,开始尝试签订订单种植鸭稻米。
省农垦总局副局长徐学阳介绍,垦区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全省“五大规划”和“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按照稳稻玉、扩豆薯、强经饲、提品质、突绿色、增效益的原则,扎实推进种植结构调整,稳步提升粮食综合产能,使垦区农业在高起点、高基数上连续获得丰收,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增”。
大水利大农机
为现代大农业保驾护航
在青龙山农场,青龙山灌区施工场面热火朝天,位于我省东北部松花江下游三江平原腹地的青龙山灌区一期渠首泵站工程施工开始进入“倒计时”。
在红兴隆管理局八五二农场航化站,来自新西兰的农用飞机驾驶员托德驾驶农用飞机“画眉鸟”在空中作业,每天2万亩的作业面积,节能高效,种植户纷纷叫好。
在八五二农场现代农机装备指挥中心,“亚洲第一犁”挺拔矗立,一天一夜可翻地1600亩。
现代农业离不开水利建设和农机投入。“十二五”以来,垦区基本建成“四大”水利工程体系,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81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5%,比2010年净增482万亩。已建成生态高产标准农田1548.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6%。
2015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930.9万千瓦,比2010年增加259.3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率达98.6%。2015年农机更新总投入20亿元,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8亿元,新增国内外各类机械3万台件。重点推广了大马力深松、免耕精量播种、四轮乘坐式水稻插秧机、大型智能化浸种催芽、玉米秸秆处理等十几项新机械和农机新技术。肇东农用机场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北大荒通航农用飞机保有量已达92架,全年完成农业航化作业面积2282.2万亩。
转方式调结构
打造种养加销全产业链
探索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垦区先行。据悉,垦区实施“三减”示范面积19.6万亩,与常规相比化肥减量达5%,农药减量3%。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205万亩。水稻育秧大棚二次利用17万栋,占总数的47.6%,种植食用菌、蔬菜等面积10.5万亩,增收效果显著。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有效提升了垦区科技支撑能力,垦区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8.75%。
省农垦总局党委副书记、局长王有国说,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垦区要打造种养加销全产业链,依托垦区400亿斤商品粮基地的巨大优势,做强食品产业,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在青龙山农场第六管理区,一排整洁的鸭舍矗立在稻田边,成群的鸭子追逐嬉戏。在稻田边的水面上,隐约能看到螃蟹。青龙山农场农业生产部部长李清军告诉记者,这个管理区今年第一次试种鸭稻米,首次尝试稻田内养蟹。现在这片稻田内养殖了2000多只鸭子,300多斤螃蟹苗。
近年来,垦区涌现出一批如胜利农场有机水稻,绥滨、普阳农场富硒有机大米,五九七、庆阳、延军、二九一农场水稻大棚二次利用发展食用菌,肇源、宝泉岭、庆阳农场有机“鸭稻”、“蟹稻”,双鸭山农场高效棚室蔬菜,荣军农场有机杂粮等先进典型,引领和促进了垦区种植结构优化,职工持续增收。
畜牧业发展质量效益同步向好。垦区以发展“两牛一猪一禽”为重点,围绕现代示范奶牛场和小区牧场化建设、乳肉兼用牛项目推进、苜蓿产业发展“三项”重点任务,大力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畜禽养殖。2015年在23个农牧场新建千头现代示范奶牛场53个,引进国外良种奶牛2.69万头。
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王兆力在“粮头食尾座谈会”上说,要建体系调结构转机制做好“粮头食尾”大文章,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由依靠拼资源拼消耗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承担起为国家生产粮、贡献粮的历史重任,当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作者:董新英 吴树江 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