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记者 武治义 摄中国日报记者 武治义 摄

  (一)

  短短一分钟回答里,总理连续做了5个“减法”。

  “今年要推进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特别是那些名目繁多、企业不堪重负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在3月15日的记者招待会上,总理说,“我明确提出,中央政府要带头,一律减少一般性支出5%以上。减少收费,那政府就要过紧日子。”

  他进一步强调,要通过降网费、电费、物流成本等措施,力争今年减税降费能够达到万亿元人民币。还要为企业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我们就是要用政府的‘痛’换来企业的‘顺’,让企业轻装上阵,提高竞争力。”总理说。他同时表示,政府要把更多的力量用于扶贫攻坚、棚户区改造、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诸多民生关注的方面。

  “节用裕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一出自《荀子》的典故,恰是总理这组“加减法”的凝练总结。

  (二)

  对于政府的权力,总理也在记者会上连续做“减法”。他强调,今年将继续减掉更多审批权和名目繁多的行政许可、资格认证、各种奇葩证明,减掉那些政府“不该管、也不应属于自己管的事情”。

  “我们要让权力不能任性,就得把那些不应该有的权力砍掉,有些涉及到部门利益,要压缩寻租的空间。”总理说。

  2013年就任总理后的首次记者会上,总理就承诺“本届政府任内削减1/3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短短4年后,这项“自我革命”的改革已经交出了一张不俗的成绩单。一个鲜明的例证是,一位企业家详细记录自己耗时799天审批历程的“万里审批图”,如今已经被压缩至“百里”。

  “但百里也不少啊,还要继续推进!”总理在3月15日的记者会上再次为改革“加码”。

  在“减”掉审批事项、行政许可及资格认证等同时,总理明确表示,政府要把更多精力放到“事中事后监管”和“优化对人民群众的服务”上。在“管”和“服”上政府务必要做“加法”。

  他说:“要为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营造环境;要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让群众少跑腿、少烦心、多顺心。”

  事实上,基于简政放权的“减法”改革,已经给整个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创新创业“加法”。过去3年多来,中国每天平均新增市场主体超过4万个,这一令许多外国领导人惊讶的数字,相当于不少中型经济体中小微企业的总量。

  而总理连续5次记者会上都使用了同一个成语:“壮士断腕”。这更像一个明确的意象:中国政府正在坚韧不拔做政府审批权力的“减”,以换取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加”。

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三)

  在这场吸引中外媒体高度关注的记者招待会上,总理的“加减法”还有很多。面对英国路透社记者提问,总理强调,中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给钢铁、煤炭行业的过剩和落后产能做“减法”,但在这一过程中,将会通过发展新动能来做“加法”,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而在今年的诸多宏观经济预期目标中,总理也着重阐释了一个引人瞩目的“加法”:今年中国计划新增城镇就业1100万人,比去年的目标增加100万人。

  “稳增长主要还是要保就业。因为就业对我们这样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是最大的民生。就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财富增长的来源,也是居民收入的主渠道。”总理明确强调,今年政府工作安排将是“就业优先”。

  在回顾过去4年多中央政府工作时,总理特别强调,为政之要就是要“舍小利、顾大义、顺民心”。这9字,构成总理施政理念中最核心的“加减法”。(记者 储思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