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型】
卖“微大”学区房入学兼居住
“我们已经别无选择”
小九九:只想至少孩子学习生活都方便
学区房普遍年限老、面积小,使用面积二十多平方米的销售最火,多以入学为主;三四十平方米的,卖主则多为了既入学又居住。但面对“多校划片”,这些“蜗居”三四十平米的家庭,却很“回避话题”。
2014年,娟子(化名)卖掉了自家使用面积近80平方米的住房,贷款花了100多万元,在南岗阿什河街上买了一处使用面积40多平方米的学区房。当年9月,她的儿子顺利进入名校。虽然和公婆一起生活,把大房换小房子很挤,但娟子一家觉得,孩子上了名校,可以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其次,虽然房子小了点,但孩子上学不遭罪;另外,一般学区房比较保值,出手也容易。但现在,娟子觉得“前途未卜”了。“这是我家的唯一住房,如果要规避政策对房价的影响,无论是先买后卖,还是先卖后买,都需要很长的周期,真折腾不起。更何况孩子才上3年级,从方便他生活学习考虑,一直要到初中毕业。所以不管政策啥样,我们只能一条道跑到黑了。”
被学区房“绑架”的还有宝妈马燕,她也排斥关注“多校划片”。2015年3月,她购买了继红小学的学区房。因为家里是两个孩子,她一度觉得这是最好的选择。可现,面对“多校划片”,女儿还有一年半上学,儿子还有三年半入学,她觉得,只能“躲过”一个算一个,“没有具体实施政策消息前,只能挺着”。
虽然忐忑,但马燕这几天又有点儿乐观了。她觉得朋友的分析挺有道理:无论咋划片,学区房都是“敲门砖”,有钱才能有房,有房才有机会,没房连机会都没有。哈市一家中介公司的片区经理小刘就属于买不起学区房的那拨人,从业7年,他从小职员干到了管理层,帮客户买了那么多学区房,但他的女儿没能入读名校。“无论政策咋变,我都买不起学区房。就像前几天,我看到一篇文章里说的那样,学区房其实就是中产阶级的‘刚需游戏’。”
□记者: 薛宏莉
□责编: 石玉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