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黑龙江日报

  原标题:数字农业打造农业生产新模式

  垦区水稻插秧无人驾驶作业成趋势

无人驾驶作业插秧机现场。本报记者邵国良摄无人驾驶作业插秧机现场。本报记者邵国良摄

  本报10日讯(王军高鹏飞记者吴树江)“厉害了!厉害了!水稻插秧机无人驾驶作业啦!”10日9时10分,水稻无人插秧机第一天开始作业,红卫农场种植户贾伟就在自己承包的600亩水稻地里见证了“无人驾驶作业”的历史性变革。目前,建三江管理局共引进这样的无人驾驶插秧机46台。

  “不错!不错!”贾伟连连称赞:“这台无人智能侧深施肥插秧机作业出来的秧苗比人工驾驶的株距行距精准到位。”

  “这是我们的操纵器,不是遥控器。是我们丰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独特技术,经过一次打点之后,可以适用于各种机型。”在现场,服务技术总监张黎明欣喜地告诉记者。

  10日13时28分,记者来到洪河农场第一管理区种植户张志发的水稻地,他正在与雇工忙着往无人驾驶插秧机上装秧苗。洪河农场农机科科长周洋接受采访时说:现在人工越来越难雇佣,都是40到50岁的人在干活,缺少劳动力,因劳动强度大,年轻人都不愿意干水田的活,春耕时经常出现用工荒,有了先进的无人驾驶插秧机,缓解了这个问题。周洋算了一笔账:一台无人插秧机可节省一个人工,每人每天按500元计算,一个插秧季,按10天计算,可节省5000元。今年洪河农场引进了10台无人驾驶插秧机,能节省人工费用5万元。

  据悉,此次由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承办的2019年首轮农业全过程无人作业试验从2019年春耕开始到2025年秋收结束,分级、分期、分批逐步建立具备自主感知、传递、决策、反馈、执行五大闭环、全域无人作业的农业生产基地,推动试验区域的农业生产提质、增效、降本、少排,进一步巩固和夯实北大荒作为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战略和基础作用,提升试验区域的科技含量和先进技术应用水平。

  建三江后续试验项目将重点解决自动驾驶算法、地理信息系统、融合感知系统、线性底盘、液压转向、动力换档、V2X等地面无人农业设备的关键和基础问题,建立全国无人农机合作联社,采取农机共享等方式,解决我国农业生产人口老龄化、作业效率低下、作业标准差异化等问题,打造出我国农业生产的新模式。

  目前,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已经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农业大数据应用体系,覆盖了24.5万种植户,2116.34万亩耕地。正在逐步构建农业企业智慧大脑和智能决策指挥中心,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和市场化方法,在种植基地实现“种、管、收、储、运、加、销”七个关键环节信息化集成示范应用,实现战略管控、运营管控、财务管控,减少关键环节的人为干预和关键岗位自由裁量权,打造公开、公正、透明、高效的农业发展新模式。数字农业正成为推动北大荒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