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7月24日讯 夕阳晚景套路深:跳舞、遛弯、打牌。黑大信息管理学院退休的老教授崔世勋,厌倦了这种“匀速前进”的生活,想在63岁这一年,换一种活法儿。

  “人生就像开车一样,时不时得给自己换换挡。”只是,崔老这“挡”换得有点儿频,今年3月到6月末,在96天里,他从南海之滨骑自行车到四川盆地、穿越川藏线,骑行7000多公里后返回哈尔滨。

  “川藏梦”被小伙伴唤醒

  从儒雅学者变成“任性BOY”,有时只需借助一辆自行车。

  “每个骑友心里都有一个‘川藏梦’,我瞄川藏线很久了。”对崔老而言,这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程,而是一次“预谋已久”的“出走”。

  他人生中第一次长途骑行要追溯到1981年,当时还在哈师大中文系读大三,跨上“小永久275”,一路从哈尔滨骑到了南昌。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崔老骑遍了哈尔滨周边市县。两年前,他从漠河骑到了三亚。路上认识了90后骑友小楠,俩人加了微信。这个贵阳大男孩,从去年10月中旬起,在朋友圈晒骑行川藏线的经验和感受,而屏幕这头的“老男孩”也越来越坐不住了。

  他找了个小本专门用来“搜集情报”,每天认认真真地把小楠的朋友圈誊下来。而誊写就像催化剂一样,每多记一点儿,心底里的“川藏梦”就胀开一点儿。有趣的是,记者在崔老的笔记本里看到,在记录过程中,他充分发扬了大学教授的严谨风范,不但保留了对方惯用的网络流行语,连“呲牙笑”这样的表情包都照原样画了下来……

  瞒着家人跟“90后”组队

  从南海之滨到青藏高原,他揣着秘密偷偷上路。

  3月31日,崔老骑着“野狼2”,从三亚的亲戚家出发了。除了羽绒服、帐篷、备胎和修车工具,他还带了个秘密上路。之前,他跟家人说要从海南骑到成都探望三哥,其实是奔着川藏线去的。

  他花2天半先从三亚骑到了海口,又坐船到了广东徐闻县,骑行22天后到达成都。川藏线被视作世界上最危险的公路之一,全长2400公里,沿途穿越横断山脉和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63岁,显然不是个合适的骑行年龄,连保险公司也这么认为。

  “我是到了成都才知道的,60岁以上的老人,不能买川藏线的骑行保险。”崔老索性心一横,“既然都到这了,就一直往前骑呗。”

  4月28日一早,崔老和临时组队的6个骑友一起出发了,正所谓“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这里指的不是体力,而是年龄。他的队友有4个90后、2个80后。客栈的老板娘忍不住叮嘱这群年轻人,“这一路不容易,你们要多照顾照顾大爷。”

  可真骑起来,谁照顾谁还不一定呢。骑到第七天以后,就有2个大学生因体力不支或高原反应陆续退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