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超前消费让年轻人从“月光”变“月欠”在消费欲和匮乏感之间疲于奔命

  冰城“穷忙族”的负债青春

  来源:生活报

  记者周际娜

  “您的借记卡账户收入(工资)人民币5200元……”2月23日下午3点,冰城姑娘张鑫收到了工资卡的短信提醒。然而5分钟后,这刚到手的钱还没捂热,就拿出3700元还了账。

  “京东白条1848元、蚂蚁花呗1462元、信用卡399元,还有500块钱的份子钱,这月生活费又不到1000了……”张鑫哀叹道。

  像张鑫这样的年轻“负翁”,如今已不是少数。这几天,“90后人均负债12.79万”“月光族变月欠族”等新闻轮番登上热搜。有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超两成白领处于经济负债状态,成为典型的“穷忙族”,其中超前消费是主因。

  失控的“消费升级”

  这种“开支还款,月末吃土”的日子,张鑫已经持续一年多了。

  前年,她进户装修后手头儿有点紧,便在朋友的建议下,用京东白条和蚂蚁花呗买了1万多的家电,分了12期,平均每月还款1000多。这对月薪5000多的她而言,影响不大,而且这种超前消费的确帮她解了燃眉之急——既能提早搬进新家,又避免了向亲朋张口借钱的尴尬。

  然而这种互联网金融受益者的姿态,并没有保持太久。随着消费次数增加和还款及时,张鑫的信用额度不断攀升,这也悄悄改变了她的消费观念。当“白条”额度从3000渐渐涨到8000后,她发现自己想买的东西越来越多,“每天一到整点,就忍不住想去扫一遍‘秒杀’,还有各种‘品牌日’活动,不花点儿钱就难受,最多一天收过8个快递。”

  在还完家电的分期后,张鑫又陆续用“白条”和“花呗”分期购买了5200元的空气净化器、1300元的日本面包机、1500元的德国炒锅、2300元的鹅绒羽绒服……渐渐地,每月还款额从1000多涨到了2000多,几乎占去了她工资的一半,攒钱也变得越来越困难。今年2月,在分期买完一款3000元的投影仪后,她每月还款数额增至3000多,收到账单后,张鑫着实吓了一跳,原本想再添个扫地机器人的计划也暂时搁浅了。

  “我分期买的那些东西,很多都是6期免息的,觉得这个500无所谓,那个1000不算多,但其实全部加起来是很大一笔钱。”张鑫反省道,这一年多来,她最大的感触是“还完这个还有下一个,一直活在一种匮乏感里。”

  “死循环”背后的隐忧

  “给大家讲个鬼故事,今天9号了,你的‘花呗’还了吗?”“你们那里大年初五有什么习俗啊?我们这边是大年初五还蚂蚁花呗。”如今,网络上关于“花呗”的段子越来越多,每个月的9号都会有网友哀嚎:真想天降巨款,替我还“花呗”!

  “这月买下月还”,已经成了年轻人热衷的消费方式。支付宝曾在2017年发布了《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在1.7亿的90后中,有超过4500万开通了蚂蚁花呗,并有接近四成的90后用户将“花呗”设为支付首选。

  然而这种消费方式背后,难免会有隐忧,“剁手党”更容易产生冲动消费,也有人“明明穷到举步维艰,却在账单里活出月薪几万元的风采”。27岁的冰城姑娘小樊就是其中之一,她月薪三千,自从开启超前消费模式后,每个月花销增加了近千元。去年“双十一”,她还花4000元买了个美容仪,她坦言,如果没有分期功能,很可能不会买美容仪,或者不会买这么贵的,“最开始用的时候还挺新鲜,后来就懒得用了,借给高中同学了。我觉得‘白条’和‘花呗’,对于有自控能力的人来说挺方便的,但对没有自控力的人,这就是个坑啊。”

  小樊告诉记者,她的一个闺蜜更疯狂,已经陷入这种“花呗”借贷模式好几年了。闺蜜月薪三千多,经常用“花呗”疯狂买昂贵的护肤品和名牌衣服,由于还不上钱,分期后只还最低还款额,有时候还得倒一手,跟朋友借钱还账。“她上班三年了没有存款,始终处于欠钱状态,因为这个事儿,我劝过她好多回,但作用不大,这个月她又买了一套护肤品,日霜晚霜精华粉底,听说加起来花了5000多,如果‘花呗’还不上,就用‘借呗’倒钱,陷入了一种‘死循环’。”

  31岁的出纳员丹丹也感慨自己花钱越来越大手大脚了,她每天都逛网店,给自己买衣服,给儿子买玩具。“如果是用现金买一件付一件,有些东西就会犹豫,现在‘这个月买下个月还’,买东西跟不花钱似的,不知不觉每月就多花了2000多,我购物车里现在还躺着个700块钱的水龙头,打算下个月入手……”

  借款额度竟成炫耀资本

  有媒体报道,2017年,支付宝发布《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指出,99%的90后能按时还款。但在今年1月,腾讯发布的《2018微信还款年度账单》中,只有61%的用户保持按时还款的习惯。

  上网搜关键词“欠花呗”,会出现很多相关问题:比如“欠花呗2000半年没还上”“花呗逾期多久会影响征信”。80后保险员刘涛,就没少为身边的年轻人操心。他的90后同事里,有人已经累计欠了十多万的“花呗”、“白条”和信用卡,主要用于买最新款的电子产品、旅游以及平时吃喝玩乐。

  让他感触最深的是,每次跟80后出去吃饭都AA制,大家上有老下有小,养家不容易。但跟年轻同事吃饭觉得他们真敢花,“明明赚得少却抢着结账,他们总觉得‘不行就分期,反正不着急,慢慢还呗’。而且借款额度的高低,竟然也成了攀比和炫耀的资本。”

  然而,不具备还款能力就会带来一定风险,这一点,在大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王昊是哈市某高校的大三学生,几乎每个月都会超前消费,他身边的男同学大多数也都把额度花在了买新款的电子产品上。在他看来,超前消费的平台使用起来越来越便利,而且无处不在,很难抵挡住高频率、高密度的宣传,甚至连日常刷剧时都要先看各种广告,吸引人们“买买买”。王昊坦言,虽然他是男生,但也曾出现过超前消费买衣服超支的情况,“每个季节会提前买好几件新品,这就挤压了其他比如饮食和生活上的开销,实在还不上的话,会向家长要钱。”

  在跟消费欲望的较量中,有人举起了“白旗”,选择了主动降低额度。也有人还在死磕,哈市高校大二学生郝伟就曾因为还不上“花呗”,被扣了蚂蚁信用积分。他身边还有同学,逾期一个月,蚂蚁花呗被停用,还没走出校园就背上了近万元债务……

  专家观点:

  叔本华曾说:“人的欲望好比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

  对此,黑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曲文勇表示,年轻人消费观念的改变是时代特征,人类已经进入了消费时代,随着人们生活条件变富裕,购买欲望也在不断膨胀。而消费往往受环境影响,大家争相网购、商家促销手段多样以及年轻人自控能力较差等,都是导致消费升级或者过度消费的重要原因。一些年轻人为了买昂贵的手机、电脑、衣服、化妆品等入不敷出,通过“白条”、“花呗”、甚至是校园贷,成了“月欠款”和“啃老族”。曲教授认为,尽管年轻人的购买欲望和消费冲动很可能是阶段性的,但这种提前消费和过度消费,不但给个人带来困扰,也给整个家庭带来了包袱,应该呼吁年轻人量入为出、理性消费。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心理学导师、公益人士等应该多开设相关讲座,指导年轻人如何理性消费。

  网友吐槽:

  @玖要努力努力再努力:躲过了信用卡没躲过“花呗”,这个月给自己限额了。入不敷出永远也存不下来钱啊!

  @小北:7号还信用卡,9号还“花呗”,18号还房贷,23号还信用卡,我都忘了现金长啥样了。

  @我爱老师:身边很多人都用“花呗”,就是超前消费,自己工资不够用了“花呗”,下个月好不容易发了工资还要还“花呗”,然后还是不够花,这种循环导致永远也没有存款,而且永远在欠钱。

  @字节柚子:负债消费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消费观念的改变。把“花呗”从一种“应急借款”变成了“反正没有利息,‘花呗’就是自己的钱,反正工资5号发,那9号之前还上就行了”。这点很恐怖,若不改观,挣三千花五千,挣五万花八万,永远没完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