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马旭回家|她感动中国后朴素依旧,带着乡愁和希望归来

  来源:ZAKER 哈尔滨 记者 郝欣 / 文 王译楠 / 视频拍摄 图片由马旭老人提供

  回家,因为总有乡愁在牵挂;回家,因为还有幸福的期盼。

  机票订好了,6 月 28 日,离家多年的冰城女儿马旭,从武汉起飞,她要回家。

  虽然已是 85 岁高龄,但在熟人的记忆中,老人仍是保家卫国时,冲锋在前、魂系蓝天的 “ 军中木兰 ”;她仍是和平年代醉心科研,让战士们敬佩的 “ 居里夫人 ”。

  2018 年,马旭把积攒下的 1000 万元捐赠给家乡木兰。当人们走近这对可爱的老夫妇时才发现,捐出巨款的他们,清贫度日。他们的善举感动无数国人。

  我们已经来到了老人身边,陪着这对老夫妇收拾行囊,为回家做准备。当然,我们更想感受他们的幸福,分享他们的快乐。

  当年,14 岁的少女马旭,离开木兰县小山村里的家,一身戎装拥抱蓝天。她说,从那时起,未敢忘记家乡的黑土地,因为家乡留着她的根。如今满头银发,她说,乡音和初心都不曾改变,对家还有更多期待。

  我们带你去接老人,回家路上陪在老人身边,真实记录他们家越近心越暖的感觉!

" 洁白朴素的生活 ",同样热爱和欢乐“ 洁白朴素的生活 ”,同样热爱和欢乐

  “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这是方志敏同志的名著《清贫》中的名句,用这话描绘马旭老人在武汉的家,很合适。

  哪怕你头一回走进武汉市黄陂区高庙村,想找马旭,一点不难。

  老人的家就住在村边。随意在村里拉住一个人,不论是问马医生、还是找姓马的老太 …… 村民都会手指村子最里面、绿荫掩映中那处低矮简陋的房告诉你,马旭家就在那儿。

  曲径通幽,跟村里民房不同,马旭老人家在一个斜坡之上。想进门,先得爬十几级窄窄的方石台阶。有人觉得挺有情调,但对 85 岁、腿脚已不利索的马旭老人来说,啥是情调?这是折磨。“ 换房?那不给部队找麻烦吗?再说我都习惯了。”

  上了台阶,想进马老家的院,先要过 “ 黄黄 ” 这一关——这是村民送给老两口的小狗,就拴在大门内。有风吹草动,便尽职尽责狂吠不止,气势满分。“ 我给家乡捐钱,骗子红了眼睛,这两年让我骂跑四五波儿了。” 马旭老人说,她可没指望 “ 黄黄 ” 能管多大事,关键时候,老人就叫部队的小战士,比啥都托底。

  除了狗,马家还有橘树和菜园。橘子入药,可以止咳;菜园收菜,就图乐呵,不指望收成如何。

  能看出来,小院是老两口的最爱,你要提出合个影?老人肯定问,院里如何?

  但从院里推门进屋,尽管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眼前的一切还是让记者的心抽搐了下,这是怎样的 “ 清贫之家 ”?

  10 平方米的堂屋,一面墙壁开裂,咧着黑色的缝隙。小屋不大,塞进了些几十年前的老旧家什:一个塞满书和杂物的老书柜、几个红漆斑斑的大木箱、两张露出破棉絮的沙发、一张不是很稳当的小方桌 …… 这些老家具,让人在屋里转不开身。

  两位老人住在里屋,一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木板床占据了大部分空间,四壁围满了老旧书柜,还堆着老两口的衣服。没有衣柜也合理,毕竟老人习惯了一年到头穿迷彩服。

  南屋是厨房,门前堆着土豆,大小均匀,老人说,这是他们每天早上必备的早餐,一个土豆,一杯牛奶。主餐多是煮粥,把几种菜切好,放进锅里一起煮,再放点盐。常年这么简单甚至是清淡的饮食,营养够吗?两位老人争着说,“ 足够,足够,大鱼大肉反而吃不惯。”

  坐在屋里的破沙发上,马老说:“ 别人认为我们很艰苦,我们觉得很满足,生活足够。”

  住在陋室里的老人说,他们很满足,这里有院有花有狗有生活 …… 这样一对老夫妇,却是心有大爱,真正的千万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