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妇科病首席专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妇科学带头人吴效科教授及团队完成的科研课题“针刺联合多西拉敏治疗妊娠呕吐:一项2×2析因设计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北京时间6月20日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内科学年鉴》(影响因子51分);这是吴效科团队继2017年7月国内中医界首发《美国医学会杂志》(影响因子157.335分)之后,再次将中医卓越成果呈现于世界舞台。专家评价指出,我国中医妇科学者在高影响力的国际期刊中利用循证方法“讲明白”中医疗效证据,对改写此类常见病的国际临床实践指南、提升中医妇科学在全球的知名度、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妊娠恶心呕吐(孕吐或晨吐)是孕早期常见疾病,发病率高达80%。虽然多数患者的孕吐症状会在妊娠20周前逐渐消失,但由于其常伴发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诱发营养不良或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造成双重打击。与此同时,严重的妊娠呕吐还可带来不良妊娠结局,如小于胎龄儿、早产儿和新生儿健康状态评分降低等情况,有些孕妇甚至因无法忍受上述症状和并发症而不得不终止妊娠。
据介绍,上世纪60年代,有一种孕期止吐药“反应停”曾导致全球数万名“海豹儿”出生,演变为妇幼健康和人口生育的灾难,成为全球重大不良公共卫生事件的典型案例。如何找准孕期的非药物疗法,在有效止呕的同时,尽量避免额外伤害,始终是医学家的梦想和追求。在我国,针刺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妊娠患者的止呕治疗,但相关疗效缺乏强有力的循证数据支撑,这就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提供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以被国际同行认可。多西拉敏-吡哆醇是一种缓释抗组胺药物,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妊娠呕吐的唯一药物,而在临床实践中,还没有足样本量和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证明其在严重妊娠呕吐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因此,无论是针刺还是多西拉敏-吡哆醇的单独使用,或者联合用于遏制妊娠呕吐,都需要严谨的科学数据证实其疗效。
在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项目”和黑龙江省“头雁”团队项目等多项基金的支持下,吴效科教授联合国内外专家,组建中西医合作团队,率先开展了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以比较上述针药作用于妊娠呕吐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研究中,吴教授和他的团队采用标准的2×2析因设计方案,在国内招募了352名20-45岁、妊娠7-14周、超声证实有存活的宫内单胎或多胎妊娠、体重较孕前减轻不超过20%,以及伴有中度或重度妊娠呕吐的孕期患者,给予为期2周的针刺联合多西拉敏-吡哆醇用药治疗,并于治疗的第15天、妊娠期间及产后进行严密的妊娠随访,直至随访到所有孕妇的妊娠结局。
研究结果显示,在完成为期2周干预的参与者中,单纯针刺、单纯西药或针药两者联合治疗后,孕吐症状量表评分的降幅均大于其各自的对照安慰剂组(针刺组量表评分降幅达43.1%,与西药相当);针药结合不但能够增强疗效(降幅达51.4%),且可以减少单纯西药用量,达到减轻西药副作用的目的。研究还发现,与安慰剂组相比,西药组会有增加小于胎龄儿的风险趋势。
吴效科教授评价指出,以上中医成果之所以能够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反映了我国中医药随机双盲研究方法科学规范,选择以国际公认的临床终点为主要指标开展中医药疗效评价,达到了国际同行的严格评议标准,结果可信,结论可靠,由此为广大饱受妊娠呕吐困扰的“准妈妈”们解决了“心腹大患”——使其更加舒适、平稳地度过孕初期,不必再“吃了吐,吐了吃”,忍受身心的双重折磨,大幅减低了发生胃肠功能损伤、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损伤,甚至胎儿发育畸形、终止妊娠等不良妊娠结果的几率。同时也为我国育龄期未育女性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妊娠呕吐”这一后顾之忧,使其更有信心圆自己一个“妈妈梦”,助力缓解我国低生育率的现状。
可喜的是,早在2010年“中医针灸”就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上述研究结果为针刺治疗妊娠呕吐提供了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中医成果再一次在国际妇科领域发出了“中国强音”,并为妊娠呕吐顽症提出了“中国方案”,为今后综合治疗及管理妊娠呕吐指南的制定奠定了坚实基础。(衣晓峰)
美国《内科学年鉴》简介
《内科学年鉴》创刊于1927年,为美国内科医师学会官方杂志,该学会是全美最大的医学专业机构,每年仅刊发约130篇研究型文章,被誉为国际内科学领域“第一刊”。其使命是促进医学的卓越,使医生和其他保健专业人员成为医学界和社会的知情成员,提高医学研究的开展和报告标准,并为改善全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贡献。
为了实现这一使命,该杂志的学术特点是具有广泛的开放性和深度的包容性,发表了大量与临床实践、医疗保健支付、公共卫生、医疗保健政策、医学教育、伦理和研究方法相关的原始研究、评论文章、实践指南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