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哈尔滨乡村行”第二站走进了方正县。方正县围绕贯彻落实2015年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坚持以城带乡、一体发展,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列为全县重点工作,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形成了全民共建美好家园的高度共识和浓厚氛围,城乡环境日趋优美,先后建成了方正镇国家级生态乡镇、会发镇等6个省级生态乡镇,涌现出建国村等34个国家级、省级生态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不断完善,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持续提高。
以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富裕文明为定位,高起点编制了《方正县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规划》,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科学指导。按照“一区九园”空间布局,以省级开发区为牵动,打造8个乡镇和1个局县共建的特色产业园区。以此为平台,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新节能环保产业,形成了产城融合、城乡互动、三化同步发展新格局,被列入全省产城融合发展试点。今年方正县计划推进2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个;目前,已开复工项目13个。同时,方正县结合精准扶贫,针对贫困村缺少产业项目的实际,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技术和市场优势,加快发展畜禽养殖、蔬菜种植、食用菌及北药栽培等特色产业,不断夯实贫困群众自我发展基础,努力实现从“一次输血”到“持续造血”。
方正县把旅游业作为产业建设新亮点,深入挖掘民俗、红色、剪纸等地域文化资源,精心打造美丽乡村旅游产业品牌,壮大产业规模、提升质量效益,真正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目前,初步建成了得莫利生态旅游、新城村特色民俗、德善生态园以及和平村、沿江村、大嘴泡农家乐等特色旅游项目6个;组织开展了自行车骑行、沿方正湖徒步、美丽乡村摄影书画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特色文体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围绕打造智慧方正,在全省率先建成水稻“空天地”一体化信息平台,在全国率先应用“云畜牧”技术,实现稻米、畜禽产品全程可追溯;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和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县建设为契机,同苏宁易购合作,整县推进信息、电商产业,开发区内的方正县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巾帼电子商务创业基地入驻企业分别达到6个和37个;全县从事农产品上行电商企业达到30余家,建设乡村服务站50家,培育专业微商150余人、兼职微商千余人,有效地提升了广大农民信息获取、产品营销、社会参与和自我发展四种能力,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进程提供了信息化支撑。
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德礼满方正”活动向农村推广,在乡镇、村屯修建主题广场、绘制文化墙、设置宣传牌,编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艺作品,在农村广泛传播,在普及“五德十礼”基础上,编写村规村训、传唱村歌村诗,使文明新风无处不在、润物无声,融入生活、深入人心。二是以“德礼之家”为阵地,培育文明新风。整合道德讲堂、农民技校、农村剧场、节庆礼堂等多种资源,在各乡镇、村屯辟建了“德礼之家”乡村文化大舞台,实现屯有中心户,通过开展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提供及时有效的农技服务、倡导文明环保的生活方式,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掌握新知识、树立新风尚。在全县引导组建了14个志愿服务队,登记的志愿服务站达到159个。
深入推进依法治县工作,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加强社会治理。弘扬法治文化,创新普法用法宣传载体,广泛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提高了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置工作的能力,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创新调解机制,根据县域特点,在全县建立了医疗纠纷、消费纠纷、劳动争议纠纷等7个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进一步完善风险评估、排查预警、信息通报、协调联动、专业咨询等机制,累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21件,化解率达95.3%。在8个乡镇建立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全面整合综治、司法、信访、社保、民政、土地等部门的职能,进一步完善了“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问题的工作链条。
2016年,方正县被国家确定为全国31个美丽乡村及精神文明建设试点县之一,方正县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全面整合社会力量,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把方正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文明,让群众生活得更加舒适、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