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用菌种植脱贫好办法

  扶贫产业建设

  通河镇成军食用菌扶贫基地(合作社),位于桦树村,合作社注册资金290万元,固定资产43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投入140万元。基地占地面积120亩,主要经营黑木耳种植。今年在县扶贫专项资金扶持下,新建挂袋木耳大棚40栋,挂菌袋60万袋,地摆40万袋,年销售收入可达350万元,纯利润140万元。

  经营管理模式

  2016年,合作社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吸收本村30户贫困户入社。每户以扶贫贴息贷款2万元入股,合作社负责还本付息,基地为贫困户地摆木耳40万袋,统一经营和销售。

  项目利益分配

  每户年受益保底金1 000元,年底参与合作社利润分红,分红按贫困户、合作社3:7分账,确保当年每户收入达4000元以上。同时,基地还为60多个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务工,日收入100元,目前,有16户贫困户已收入在2000—3000元不等,实现多途径创收。

  二、联合的收获

  鸿兴养羊扶贫基地(合作社),位于通河镇大兴村南部,距县城5公里。目前,合作社总投资达55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投入 万元。项目用地2.4万平方米,羊舍及其附属设施建筑面积4 000平方米。

  联合做大合作社

  2015年,合作社整合吸纳通河镇内5个村养殖规模达百只以上18户养羊大户入社,合作社养羊发展到2 000只,基础母羊800只,并于当年注册成立了“万家乐”羊肉专卖店,形成了前店后场加外销的经营模式,合作社当年实现收益75万元。

  代养扶持贫困户

  2016年,合作社积极参与精准扶贫,针对有些贫困户没有劳动能力养不了,即使有劳动能力按照“一个羊也是养、两个羊也是放”的传统观念就是把个死身子,所以合作社采取以代养方式扶持贫困户38户,平均每户用县贴息扶贫贷款买母羊10只由合作社代养共380只。

  扶持资金惠贫户

  除此之外,扶贫办注入资金20万元,按照1:1的资金使用原则,用10万元扶持资金扶持合作社发展壮大。用剩余10万元扶持贫困户发展养羊。合作社以每只羊优惠35%的价格赊销给贫困户,贫困户用宅基地和房前屋后做抵押,每户最多赊购10只商品羊羔进行自养。秋后,商品样出栏合作社以每斤高出市场1元的价格回收。每只羊纯增收220元,每户纯增收2200元。

  利益联结促增收

  合作社给贫困户每户可实现年保底收入2 000元;每户母羊(一组10只)产羔达到15只以上部分,进行第二次50%分红,超过25只,进行第三次50%分红。现在已下羔300多只,秋季预计还可产羔400只,共计700只,卖羊后分红。通过保底分红和卖羊分红,确保了每个贫困户当年纯收入达4 000元以上。

  三、农民变股民,贫户变富户

  富林乡德兴村德才木耳栽培精准扶贫基地由村党支部牵头,有3名党员参与,在县扶贫投入7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下,吸收本村农民入股资金50万元,在德兴种养殖基地院内建黑木耳挂袋大棚16栋,占地面积8 000平方米,每个大棚可挂袋木耳16 000袋。共挂黑木耳菌包25万袋。

  合作社带动贫困户18户,其中入股贫困户5户,参加入股分红,年收入在15 000元。13户在基地务工、户年创收6 000元左右,当年可脱贫。现在基地运行良好,正在采摘木耳。

   四、农家乐 乐农家

  长兴村位于哈肇路北侧,通河县国家AAA级景区、省级地质公园——铧子山景区南侧,是进出铧子山景区的必经之路。距县城通河镇15公里。

  ①项目建设情况。按照县委绿色发展理念,依托区位优势,融入旅游开发大势中,由农户个人集资、政府扶持扶贫资金相结合,建设了集吃、住、玩、游、购为一体办“农家乐”8处,带动贫困户脱贫。

  ②助困脱贫模式。农户在自家房屋和庭院内,建设8处“农家乐”,吸收贫困户2万元政府贴息贷款进行装修,购买食材、原料,参与生产经营。1户“农家乐”带1户贫困户,其中有2户带2户贫困户,共带10户贫困户脱贫。

  ③利益联结机制。一是农家乐帮带的贫困户在自家承包地和庭院,按照农家乐所需农产品进行绿色有机种植各种蔬菜和养殖林下鸡、鸭、鹅、猪、兔等,农家乐实行订单收购,价格比市价高0.2元/市斤,预计户增收3000元左右。二是有劳动能力的在“农家乐”参加力所能及劳动获得收入,月工资1 200元(能干6个月左右)。三是给予保底分红2 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