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木灵扎布家族为此可以追溯出——

  郭尔罗斯前后二旗同出一源,皆元太祖弟哈布图哈萨尔之裔。

  伊尔登·布木巴是哈布图·哈萨尔十八世孙,因随清军征明有功,被清朝封为郭尔罗斯后旗扎萨克,镇国公爵,世袭罔替。西公爷传至第十世嘎尔玛什第时,“因昏暴不能扶其众”,被六十一个台吉控告,革去扎萨克职,保留镇国公爵。

  光绪28年(1902年),嘎尔玛什第故后,其长子达木灵扎布袭镇国公,享受朝廷俸禄,但属闲散王公之列,不掌扎萨克之职。

  达木灵扎布就是包静贤的父亲。

  旗公府先后驻西公营子(今肇源县民意乡)和老爷屯(今肇东市四站镇)。

  白万胜:清末开放蒙荒后,公园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于二站设巡防局。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于老城基(肇州县城)设肇州厅衙门,后迁至沿松花江苗家亮子附近的骆驼脖子,即今肇源县城,开始实行蒙汉分治。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设昌五城东分防局。1913年,昌五城东分防局改为肇东县,肇州厅改为肇州县,县城设在今肇源县城,仍是蒙汉分治。旗境东部为肇东县,西部为肇州县,郭尔罗斯后旗、肇东县、肇州县蒙汉三个政权并存。民国时期,隶属黑龙江省。

  1935年伪满洲国时期,旗公署驻地由四站老爷屯迁入今肇源城。仍实行旗制,并沿用郭尔罗斯后旗名称。

  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郭尔罗斯后旗撤旗建县,改成肇源县。

  郭尔罗斯后旗从清顺治五年(1648年)建制以来,到1956年撤旗建县,共计308年历史。经历了清朝、民国、伪满及新中国几个时期,走过了艰辛的路程,也生成了异彩纷呈的历史文化。

  张世纯:东北沦陷时期,1932年(伪大同元年)因洪水肇州县公署迁往老城基(今肇州址),洪水退后,县城内住户所剩无几,只称“老县城”而无他名。同年12月,明确划归郭尔罗斯后旗管辖,后经伪旗公署与地方士绅商议,将“老县城”定名为“肇源”,取两肇(肇州、肇东)之本源含意。

  1934年12月1日正式结束蒙汉分治,郭尔罗斯后旗辅国公府由肇东四站老爷屯迁至肇源城,仍实行旗制,隶属滨江省。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2月20日郭尔罗斯后旗解放,成立郭尔罗斯后旗民主旗政府。在旗委领导下,全旗人民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号召,开展清匪反霸和土地改革运动,彻底改变了数千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人民开始当家做主人。此时行政区划已将旗境东部的四站、五站、八里、向阳等区域划归肇东县,全旗划为12个区,共有194个行政村,749个自然屯。

  1956年4月24日郭尔罗斯后旗奉令改称肇源县。  现肇源境内辖有浩德、超等、义顺3个蒙古族乡,分布于嫩江下游,肇源县域西部,有蒙古族人口10560人,少数民族同胞和汉族和睦相处,亲如手足,肇源县城内有郭尔罗斯大街和郭尔罗斯广场,肇源县每届体育运动大会召开的同时,召开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肇源县地方文化包含着丰富的蒙古族文化元素。

  张世纯:肇源县档案局副局长,多年来一直对肇源历史深有挖掘及探索。

0025114f3f1019ea69a406

  白万胜:蒙古族,又名伊拉勒图,祖籍内蒙古索伦。退休前任肇源县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退休后被聘为大庆市政协委员、县蒙古族联谊会会长、黑龙江省蒙古学研究会副会长。致力于蒙古族史与地方史研究,著有《肇源蒙古族》、《郭尔罗斯后旗演变史》、《新编肇源蒙古族史话》、参与了“《嫩科尔沁演变史》郭尔罗斯后旗卷”等。

  大庆日报记者 白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