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离开北京
长期以来,毕业后能留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工作往往是大部分应届毕业生的梦想,这些城市因政治、经济等因素形成罕有的顶端优势资源,且足以让父母亲属们倍觉脸上有光。
然而,随着近几年这些大城市为解决“大城市病”而推出的控制人口规模等政策,毕业后能落户在“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工作变得越来越难。
在北京求职希望渺茫后,在此求学7年的欧阳盈已经准备回苏州老家工作了。
“按去年六月计划,我现在应该进新华社或者央视,总之留北京肯定没问题。”欧阳盈专业学的是新闻,但她目前颇有些无奈。雪花一样飘往各个招聘单位的 简历中,欧阳盈的简历足以令大多数人倾羡。清华大学国际传播新闻硕士应届毕业,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精通俄语英语,在CCTV、新华社等媒体合计实习两年。
这些都没有给她带来足够运气。
欧阳盈原定计划是在首都北京找份体面的工作,这符合大部分毕业生希望落足大城市的就业心理。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去年针对全国高校毕业生 就业状况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在2015年高校毕业生中,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工作的以59.1%占据绝对比重,25.4%在地级市工作,在县级市或县 城工作的占13.0%,在乡镇工作的占1.8%,在农村工作的仅占0.8%。
留北京,摆在欧阳盈面前首选是去央媒,这也几乎是她就读的硕士班同学们的首选。除了单位本身的大平台外,还有稳定的工作预期,另外,央媒、国企、中 央机关和事业单位等,对非京籍应届毕业生还有一个无法忽视的吸引力——户口。在北京,当地户口跟买房、买车、小孩上学直接挂钩后,应届毕业能在北京找到一 份正式的工作是落户的唯一机会。
留京的意志在一路瓦解。在新华社、CCTV等“央媒第一梯队”的应聘中,欧阳盈通过了初筛、笔试,但最终都止步在了面试阶段。
欧阳盈一位在某央媒实习的同学的经历显得更为可惜。这位笔试中超出第二名二十多分的同学,最终和其他进入最后实习的同学一起被刷,用人单位最后录用了一位笔试排名靠后的北京女孩,只因为这位女孩不占用单位的留京名额。
这个颇令人意外的结果被欧阳盈视为今年应届生进京落户政策的一个注脚。“今年确实情况更严峻了。当然企业是不会直接讲出来说政策缩紧,户口名额不够,但是能很明显看到用人单位会有意向地选择有北京户口的人,即使可能没那么优秀。”
其实,这种状况在去年毕业季时就已经有明显的倾向。2015年年初,不少签约央企国企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在网上发声,称自己因“超龄”被告知无法解决北京户口,面临解约。
去年清华大学发布的一组数据曾引起舆论哗然。数据显示,清华毕业生京外就业率接连3年突破50%。当然,这其中有学生因为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房价高企 以及其他生活成本昂贵等原因自动放弃在北京就业等因素,但北京日益收紧的人口政策也是毕业生选择离开北京的主要原因,过去几年来,大城市管理者试图通过减 少毕业生落户以调控城市人口规模的意图也愈发明显。
今年1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全面放开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留学归国人员等落户限制,提前是“除极少数超大城市外”。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张祖德早在去年也曾公开表示,2015年应届毕业生的引进指标不超过9000人,而2016年只会少不会多。
“每一年都说最难就业季,但每年师哥师姐都就业情况很好,也没放在心上。去年那样的形势下,师哥师姐一半以上进央媒,好几个进国家部委和四大银 行。” 欧阳盈说,今年形势急转直下。他说:“我们班到3月为止,只有两个人去了央媒第一梯队,到4月底,进入央媒工作的也只增加了4个人;另外,我们班没有一个 通过国考的。”
在留京的希望基本落空后,欧阳盈选择了离开。最终她通过江苏省省委选调生项目,成为老家苏州的一名公务员。然而无论以哪种姿态离开北京,回到老家,意外着将被老家亲友打上“被北京淘汰”的标签。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黑龙江官方微信(sinahlj)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