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教室监控家长可即时看,这是让孩子活在楚门的世界
我们不能让孩子活在楚门的世界里,不能让孩子的童年,成为楚门的前半生。让孩子勇敢地、自在地做自己,这比什么都重要。
尊敬的家长老师们,您好:
今天之所以以书信的形式跟你们“见面”,是因为接下来要说的事情,很严肃,也很严重。希望你们认真听我讲完,再“替”孩子做决定。
相信这样的事情您已经见过、听过,或者亲身经历过:近日,微博大V@阿骀
爆料,说他儿子的学校收了他100元钱,给了个摄像头登录密码,然后他用手机下个软件,就可以登录他儿子班的监控摄像头,可以随时看到教室的每一秒钟画面。
这个爆料的内容让我很难过。不过,令我更难过的是, @阿骀还称,“微信群里的家长分成两派,有一多半的家长在支持这种行为”。不知道,这些家长当中,是否有您呢?
@阿骀的爆料,有待进一步核实,但类似的监控,却已经很常见了。前不久,据江苏当地媒体报道,南通启东汇龙镇某中学,就有老师在微信群里说,学校要在教室安装监控,每人交12元。再早一些,“水滴直播”更是将“教室”搬到了网络上。
乱收费已使我目不忍睹,对孩子权益的漠视,尤使我不忍耳闻。教室监控以及一些家长、老师、校方对教室监控的认识,已经十分严重。
事实上,作为媒体人,类似的案例我们已经见到很多,报道评论也已经做过很多,类似的大道理已经谈了很多,法律的、教育的、社会的等各种角度。但类似的新闻依然源源不绝,所以,我要给你们写这封信。
我不由得想起一部影片《楚门的世界》,如果您没看过,建议和孩子一起看看。影片的最后,楚门的选择,就应该是我们的选择。
影片当中的主人公楚门,是被电视制作公司收养的一名婴儿,他一直生活在镜头下,生活在一座叫桃源岛的小城(实际上是一座巨大的摄影棚)。他生活中的每一秒钟都有上千部摄像机在对着他,每时每刻全世界都在注视着他。而他,只是一个不自知的真人秀超级明星。
我们的这个世界,摄像头已经够多了,有时候摄像头可以给我们安全感,比如人来车往的公路上,比如熙熙攘攘的商场里。但有时候,摄像头却夺走了我们的安全感,比如教室里的。
有人说,只要每一个孩子和家长都同意,就可以。言外之意,装不装监控没有问题,问题是授不授权,但这只是个法律逻辑。试问,如果真的这样,我们讨论监控的得失利弊,又有什么意义?
同意监控孩子,并且愿意为之付费,我觉得这个太可怕了,你们只是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而不是把孩子当成孩子自己的。这种爱不叫爱,叫占有与控制。
桃源岛上的居民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似乎都觉得楚门是自己的孩子。一天天看着他长大,为他哭泣,为他欢笑,都觉得自己爱着楚门,其实他们都不过爱的是自己而已。
有的人通过楚门满足了母爱的泛滥宣泄,有的人找到了自我的对比演绎,有的则是纯粹对他人私生活的好奇与消费。三十年来,他们守着秘密,也在消磨欺骗楚门产生的愧疚感。
楚门是婴儿的时候没法做决定,但现实中我们再退一步说,即使孩子都同意被监控,就完成了权益上的自洽吗?装(监控)与看(监控)的人,就心安理得了吗?
孩子们不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于社会经验不足,认知体系尚不健全,并不十分了解权利的意义和被监控意味着什么。甚至在家长和老师“为了你好”的劝说下,还会觉得监控得对,监控得好。所谓,被你们骗了,还为你们鼓掌。
镜头下,一个直接的危害就是教人虚伪。知道有人在看,孩子难免就会装出一套“三好学生”的动作和表情,悄悄话不敢说了,小纸条不敢递了,对着老师背影的鬼脸不敢做了,甚至连他喜欢的邻桌的姑娘都不敢多看一眼。
这种状态是压抑的、紧张的、精神和身体剥离的。别的孩子我不知道,但如果是我被监控着,我觉得我更没心思学习。不管是作为当年的孩子,还是现在的自己,我更喜欢放松和自由。
您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您的领导或者老板,在监控室里看着你上班的每一刻,您是种什么感觉?
不夸张地说,你正在教会孩子伪装和虚伪。我之所以要用两个词,是因为伪装是被迫的,而被迫久了,虚伪也就自然而然了。
当楚门走出镜头的那一刻,很多人为他狂喜、庆祝,就是因为,他终于找到了自我,选择了自我,活出了自我。而这,才是我们对待一个生命的态度和责任。
在一个隐私成为奢侈品的时代,就为孩子们奢侈一把吧,相比名牌服装、生日派对,这个“奢侈空间”更加难得。你们的爱已经足够,他们需要的,是属于“我”的那一部分。
关掉监控,给孩子留一片自己的天吧。我们不能让孩子活在楚门的世界里,不能让孩子的童年,成为楚门的前半生。让孩子勇敢地、自在地做自己,这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