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专家细数“龙江三号”平板式卫星的创新科技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近日,工大卫星成功发射了我国首颗平板式新体制通信试验卫星“龙江三号”,卫星在轨运行一个月以来,各项功能、指标正常,顺利完成了入轨初期的测试任务。

  作为工大卫星研制的首颗通信试验卫星,龙江三号在珠海一号、龙江一号/二号、微厘空间S4试验卫星技术基础上,围绕“智能化、轻量化、扁平化、模组化、高可靠、低成本、软件定义”的特点进行设计和升级,其独特的构型设计和创新功能,一经亮相便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与大家所熟知的卫星造型不同,龙江三号采用了平板式的构型设计,而非传统卫星的立方体造型,不由得引人思考,为什么要将卫星设计成扁平的样子?这样设计究竟有什么好处?让相关专家带我们探秘平板式卫星构型的三大优点。

  卫星制造“更容易”

  传统卫星制造过程中需人工装配,这种方式耗时久,周期长,难以形成批量化生产规模。龙江三号采用的是二维平面式设计,相比传统的三维立体式的卫星构型,平板卫星在制造工艺上更加简约,类似于平面电路板,适合集成化、批量化、自动化的总装生产线模式,大大缩短了制造周期,提高了卫星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卫星制造“更容易”。

  卫星发射“更便利”

  卫星互联网需要大批量的卫星参与空间组网,为了解决卫星组网效率问题,一方面是形成卫星批量化制造规模,解决组网卫星数量问题,降低卫星制造成本;另一方面,针对火箭运载需求,尽可能地利用有限空间,降低发射成本。基于以上考虑,龙江三号采用平板式构型,在火箭内堆叠安装时,将太阳翼折叠起来和卫星平台重合,像一块扁平的木板,可叠放在一起,相对于四四方方的立方体卫星,大大减少了占用空间,在未来一箭多星的发射过程中,有效提高了火箭空间利用率,进一步降低了卫星发射成本,让卫星发射“更便利”。

  卫星功能“更强大”

  卫星在设计过程中,功能需要充分满足空间环境应用需求,龙江三号作为通信卫星,其平板式的构型能够提供较大的横截面积,可提高整个卫星的系统容量,为天线预留出足够的安装空间,使天线布置地更加密集,不仅能大幅提升信号强度,也能实现更为复杂多样的试验功能。另外,龙江三号应用了镁锂合金蒙皮、碳纤维一体式主结构,实现了卫星平台轻量化力热一体设计,降低了卫星重量和功耗,同时提高了整体性能,使卫星功能变得“更强大”。

  据相关专家介绍,总而言之,平板式卫星更多是考虑到商业航天低成本生产、高效率组网的特点而设计,随着科技的进步,卫星的构型和功能也趋于多样化发展,但无论什么样的卫星构型,都有其设计意义和优点,这也正是历代航天人刻苦攻坚探索出来的智慧结晶。未来,面对卫星互联网及大规模星座建设发展趋势,工大卫星将持续加强技术创新迭代升级,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推高质量发展,深度参与太空新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