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ZAKER 哈尔滨

  原标题:5 岁女孩玩金属球不慎肠穿孔,这种玩具已被不少国家叫停

  ZAKER 哈尔滨记者 朱虹 文 / 摄

  巴克球,是一款风靡于国外被引入国内的成人解压磁性球,借助金属球的磁场特性,可以组合出众多造型。近年来,国内不少厂家仿照巴克球的原理,推出了具有磁力的五彩金属球,并打上了 “ 开发智力 ” 的标签,于是磁力小球变成为了孩子们的 “ 益智类玩具 ”。近日,从哈尔滨市儿童医院接连救治的几位幼儿病例可以看出,这种玩具对于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来说,过于 “ 超纲 ” 了。

  几天前,5 岁女孩萌萌肚子疼了很久都不能缓解,家长听着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感觉这次不是普通的肚子疼,于是领着孩子到医院检查。在当地医院拍片发现,孩子的腹部有一串 “ 珍珠手链 ”,取出难度较大,萌萌被紧急送往哈尔滨市儿童医院抢救。

  “ 家里并没有类似的珍珠手链啊。” 家长的疑问引发了胸脑普外科医生李清晨的警觉,他立刻意识到这并不是普通的手链,“ 孩子是不是玩过磁力小球玩具?” 家长肯定了这一推测。

  这种磁力小球被误食后,会在孩子的消化道中彼此吸引。李清晨医生表示,“ 不要小看这种磁力,它们会将肠管夹持,虽然我们用手可以很容易将吸在一起的小球分开,但肠管的蠕动对抗不了这种磁力,随着压迫时间的延长,被夹持的肠管壁就会发生缺血坏死和穿孔。而开腹取出这种异物风险也较高,因为,孩子的腹腔已经被严重感染。”

  萌萌转到儿童医院的时候状态已经很不好了,如果不立即救治,孩子可能因消化道穿孔、感染性休克有生命危险。医生紧急上台,为萌萌取出磁力小球。“ 虽然磁力小球取出来了,但是肠道已经出现了穿孔。” 李清晨医生很是遗憾。

  就在萌萌来院的前几天,还有一位 6 岁的女孩也因相同的症状入院,随后,医生在她的肠道取出了 17 枚磁力小球。“ 虽然 6 岁女孩没有肠穿孔,已经痊愈出院,但也存在后患,因为如此大的手术几乎都会造成腹腔和肠管粘连,孩子未来很有可能因为粘连性肠梗阻再次入院治疗,甚至再次手术。”

  两个女孩还有一个相似之处值得家长注意,就是她们都是在误吞磁力小球很久之后才被确诊。李清晨表示,“ 一方面由于家长根本不知道孩子肚子疼是误吞异物造成的,一开始都没有足够重视,也未做辅助检查。另一方面,很多人对磁力小球认识不足,认为这种小球可以像其他消化道异物一样自行排出,然而它们不但不会排出,还会紧紧‘夹住’孩子的肠道。”

  李清晨医生说,很多家长以为只有两三岁的小孩才会误吞玩具,而这两个女孩的事件足以提醒各位家长,“ 永远不要低估孩子的好奇心,除了吞食磁力小球,还曾有孩子把球塞进尿道,甚至肛门,而且这些孩子的智力都完全正常。”

  李医生表示,巴克球是国外成人的解压球,而绝非宣传的 “ 益智玩具 ”,并不适合学龄前幼儿开发智力用。记者了解到,早在 2013 年,加拿大卫生部就曾召回过具有安全隐患的巴克球,并建议消费者立即停止使用被召回的巴克球,并按照有关提示安全丢弃。2018 年,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政务网站及有关媒体上发布了巴克球缺陷产品召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