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桑蕾董新英
“创新与中国制造”、“一带一路与中蒙俄企业经贸合作”、“东北振兴新动能新机遇”、“现代农业发展”,19日,连续举办4场企业家论坛场场爆满。作为2016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的重要活动之一,企业家论坛设计的题目都与我省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来自全国知名企业家和行业管理者对经济发展的真知灼见赢得了参会者的阵阵掌声。
创新,关键在意识的创新,尤其是企业家思维方式的创新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器。金融危机以后,我国制造业陷入大量亏损,然而据管理部门调研发现高端装备制造业却势头不错,究其原因就是技术创新。
齐齐哈尔华工机床就是我省传统装备制造业中技术创新的翘楚,都说东北装备制造业的日子不好过,可是华工机床日子还不错。华工自主研发的“洁净钢检测系统”刚刚通过检测。这一系统可以帮助钢铁生产企业实现高端钢铁国产制造的梦想。华工已经引进55台(套)高精密母机设备,并投资1.2亿元建设厂房,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40台套的能力。
创新,企业不一定活,不创新,企业却一定死。山东康平纳集团总经理刘琳介绍说,康平纳通过产学研用实现企业和科研院所的跨界整合,科研院所派出队伍进驻企业进行研发,产品创新销售后,把利润的5%分给科研团队。借助外脑的创新管理不但让产品得以创新,去年完成了29亿元的销售额,而且正在向铸造业、医药等装备制造业领域延伸。东北的企业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扩展外脑,让全中国的优秀人才为企业服务。
所有的创新都是首先从一个思维的创意开始的。“很多人都认为创新就是科技。其实在企业领域,是企业家的敏感度。”来自中船重工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杨本新说,中船重工从海上设备走向海上风电就是基于一本书上说的“欧洲船厂在转型时都不约而同地走向了海上风电”。通过考察,杨本新决定也迈出这一步。如今在全世界排名前十位的海上风电设备中,中船重工挤进了两台(套)。杨本新认为,创新分为三类,一是原始创新,由无到有,二是引进技术消化再创造,三是通过积累,汇聚能力,集成创新。中船重工走向海上风电就是基于在军品设备生产中多年累积的研发能力,在转型时才能融会贯通。“企业的发展,重要是方向的制定。因而,企业家的创新才是企业真正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