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被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至今,哈尔滨发电设备产业基地走过了十个年头。10年中,基地通过培育和扶持现有企业,吸引和带动相关的配套企业入驻和壮大,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配套产品,在为“三大动力”等企业配套的同时,面向国内同行业及电厂协作配套,着力形成有更强自主创新技术优势和规模效益的骨干企业集群,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不断增强。特别是2014年以来,基地紧紧抓住国家全面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大好发展机遇,牢牢把握“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这两个关键点,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形成了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发电设备产业体系。

  据了解,香坊区辖区内大型企业、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相对集中,依托三大动力,区域内形成了一批发电设备配套企业,使香坊区发电设备产业基础雄厚。香坊区依托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建设了哈尔滨发电设备产业基地,并于200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成为国内同类行业第一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基地建成后,以“三大动力”为龙头,构筑起完备的公共服务平台。在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大自主创新能力,攻克了一批发点设备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电设备产品,巩固和扩大在发电设备制造行业的优势,注重引导企业围绕发电设备产业,做大做强和拉长产业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技术水平高的发电设备配套企业带动了基地的迅猛发展,拥有了火电、水电、核电、风电以及太阳能发电设备的全面综合生产能力,形成了以发电设备骨干企业为龙头、以规模企业为重点、以中小配套企业为支撑的梯队式产业集群。

  近年来,国内外电力市场需求整体下滑,招标项目有所减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面对这些不利因素,哈尔滨发电设备产业基地制定了“内外齐抓、双管齐下”的方针。一方面,进一步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和政府对创新的引导推动作用,强化前瞻性技术创新部署,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重大技术研发,推动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形成目标产品、快速实现产业化,为发电设备产业迈向全球中高端产业链提供了有力支撑。另一方面,逐步加强与美国GE、法国阿尔斯通、日本三菱及东芝等国际知名公司的交流合作,通过联合设计、制造及技术引进等方式,掌握了大容量、高参数成套机组的设计制造技术,从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屡屡胜出,产品远销印度、土耳其、哈萨克斯坦、老挝、塞尔维亚等国家。

  基地秉承“促进+宽容”的成果转化理念,营造“敢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加快科技成果批量转化,推广“科学家+企业家”产学研一体化新模式。基地率先自主开发了当今世界参数最高的66万高效超超临界、66万及100万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技术,填补了我国技术空白,创造了新的世界之最。国内首台立式六相脉冲发电机成功研制。新开发的新一代低NOx燃烧技术已在京津冀首台近零排放机组三河电厂得到应用,NOx排放较改造前降低60%以上,该机组也成为京津冀环保改造示范工程。

  2015年,基地新建国内电站锅炉行业唯一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电站锅炉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以哈锅燃烧技术中心为主体,包括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材料试验室和工艺试验室,占地6,200平方米。目前,实验室已经开展20多种国内外动力用煤的燃烧特性研究、低氮氧化物燃烧器试验研究、新疆准东煤和哈密煤结焦特性研究、生物质掺烧特性研究、无烟煤W火焰燃烧技术研究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为哈锅高效清洁燃煤电站锅炉研制提供有力支撑,有效保证了哈锅产品的安全可靠性和各项指标的先进性。特别破解了准东煤燃用的世界性难题,实现了在新疆特变电工350兆瓦超临界锅炉上燃烧90%以上准东煤且连续安全可靠运行一年以上的重大突破,经工信部组织行业专家鉴定,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自主研发的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和高效超超临界机组锅炉成功投运,各项参数达到世界最高水平。实验室多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和行业科技进步奖,其中,“600℃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钢管研制与应用”项目研究成果成功替代进口,打破了国外对超超临界锅炉高端材料的垄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锅炉行业中唯一获奖企业。

  基地将继续借助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东风”,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伟大工程和宏伟目标,以加快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构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为主体,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为重点,继续搭建发电设备产业技术资源共享平台,进一步促进各类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不断增强基地龙头企业和区域内发电设备行业及配套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使发电设备产业基地真正成为推进香坊区工业转型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推进器”。(吴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