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跑者而言,马拉松是一种信仰,其意义与魅力,在于坚持不懈,在于顽强拼搏。寻求自我突破与超越。
于哈尔滨而言,也在寻求突破与超越。
早在2016年,首届哈马就已获评中国田协首次办赛最高荣誉——铜牌赛事,2017年第二届哈马直接越级银牌,荣升金牌,成为东北地区最具规模、最具影响力的户外大型路跑体育赛事。
让本届马拉松实现更大的飞跃,一直是各方思考与期待的问题。
在运营模式上,本届哈马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由本地国有企业主体运营。
运营商跨地域操办,只是马拉松发展的一个阶段。其方向,终将是赛事的本土化。国外马拉松如是,国内做得好的马拉松也是如此。
年初与汇运动“分手”后,本届哈马宣布由本地国企主体运营,同时选择国内顶级马拉松运营商进行合作。然而,与业界颇负盛名的中奥路跑、东浩兰生的接洽商谈,却相继以失败告终。
6月24日,东浩兰生宣布退出本届哈马。此时,距离8月25日的开赛,只剩下了短短的2个月零1天。
一时之间,哈马何去何从,成为业内热门话题。
哈马到底怎么办?需要哈尔滨决策层的科学分析,理性判断。
情势急迫。继续寻觅合作伙伴,显然只能在万般无奈之下签订“城下之盟”。
此时,哈尔滨市体育局决定“亮剑”。
此前2个月,哈尔滨市体育局为保万全,未雨绸缪,早已成立了一支秘密队伍——“影子团队”,作为应急预案,对哈马赛事进行模拟运营。
决定由哈尔滨“单干”后,鉴于运营单位哈尔滨城投体育赛事有限公司经验问题,6月24日,市体育局“影子团队”义无反顾,临危受命,25日,9人团队入驻城投集团,直接下场指导。直至开赛,整个市体育局58人全部作为志愿军投入了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
时间紧,任务重。顶着巨大的压力,影子团队和城投人组队,迅速完成组织架构。团队打出口号:统一思想,加快节奏,攻坚克难,以高度负责和担当的态度,筹备赛事。大家各司其职,开启“5+2”“白+黑”工作模式。本着敢打仗,打硬仗,打胜仗的精神,以赛事为主体,围绕赛事,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策划并演绎出一系列出色的活动案。
“马拉松必须与哈尔滨的本地文化相结合,只有真正热爱马拉松,而且对这座城市有着浓厚情怀的人,才能展示出哈尔滨所独有的风韵。”于是,在“影子团队”的带动下,有了陆地跑步与江中帆船同框,52场赛事相关演出,马博会及论坛同期举办等等,一系列凸显哈尔滨历史人文以及当下发展战略的金点子。创意连连,精彩纷呈。
“影子团队”不仅是策划者,协调者,推动者,指导者,还是身体力行的执行者。就拿保障部来说,整个保障工作涉及全市76家成员单位,几乎每天都要在42公里赛道上巡视一个来回。城市广告是否合规、通讯保障是否到位、央视4个信号采集点有无细节问题,还有,补给水怎么投放到赛道上去,500辆交通车的协调分布,400个厕所的点位安置,跑者、嘉宾、工作人员的存包、转场,10个友好城市观摩团的人跟人贴身服务,5100名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如何“抓到”运动员将其带到控制区确认成绩,迷你马特色美食区运动员人流汇集到一起怎么办,等等,不一而足,精细至极。
所有工作有条不紊,一一推进。
期间,得到哈尔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市里多次召开会议进行规划和研究部署。很多关键节点都由哈尔滨市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上阵挂帅决策拍板。可以说,深入到赛道沟通、细化到赛事协调乃至开幕式上站台等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着哈尔滨市主要领导的身影。
8月24日,一夜无眠。
最终,2019哈马口碑不俗。从赛前博览会,到赛道规划,到现场氛围,美誉不断。深知内情的人谈到,正是因为哈尔滨市体育局的操盘,才创造了奇迹,也为哈马的进一步本土化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