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改,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多、群众诉求多、困难群众多、执行难度大的城市工作,又是城市建设中不可逾越的关键一环,也是政府和群众的关系最容易出现间隙的一环,是所有城市,尤其是县级城市发展中都要面对的高难度工作。王辉阳同志在这个高难度的工作中,用自己耐心细致的工作,改变了群众对于棚改工作的看法,拉近了党和群众的距离,完美地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信念坚定,勇挑棚改工作的“重担子”

  2017年初,双城区进入棚改攻坚阶段,为了帮助棚户区居民改善居住条件,他主动向街道申请承担棚改任务。三年来,他不计较个人休息时间,一心扑在工作上,总是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从讲解政策、现场踏查到整理资料;从被征收户家、自己的车上到棚改指挥部,都留下了他辛勤工作的印迹。他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入户调查,商谈补偿,签订协议,为双城区的棚改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王辉阳身为儿子,不能在父母身边陪护;身为父亲,不能陪伴孩子的成长;身为丈夫,不能尽到自己的责任,但他在岗位上的默默付出,提高了棚户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棚改居民的生活环境,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用真心付出赢得了动迁居民的理解、支持和拥护。

  尽职尽责,甘当棚户区的“业务通”

  他把群众利益看得至高无上,本着“让群众少跑腿”的原则,既当“宣传员”,又当“测量员”,他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跑遍了棚户区,成了棚户区的“活地图”和“数据库”,棚户区里的每一处房屋、每一片菜地、每一个棚厦子,甚至每一棵树,都完完全全地印在他的脑海里。三年来,他参与完成了双城区高铁连接线项目五区的摸底、踏查、测量工作,并与外业组成功解决两户滞迁问题。参与完成了东南隅378户的摸底、踏查、测量、评估工作,现已完成签约368户。基本完成了西南隅两个片区共400多户的征收任务,这一组组数据传递的是他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

  情系民生,愿做老百姓的“贴心人”

  王辉阳坚持把群众摆在首要位置上,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来开展工作。一是换位思考引导群众。以假设自己是被拆迁户的思维方式去带领一班人工作,并用政策引导被拆迁户,用事实说服被拆迁户,运用宣传手册,经常给拆迁范围群众授课,使拆迁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真正把政策交给群众,以自律的言行赢得了拆迁户的称赞。二是举例证明说服群众。他经常深入被拆迁户家中,与他们促膝谈心交朋友,向他们一一列举拆迁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改造后城区环境变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群众的思想得到彻底转变,增强了群众自觉拆迁的积极性,变“要我拆”为“我要拆”。西南隅被拆迁户孟庆东家,3代人蜗居在60平米的平房内,面对拆迁工作,很抵触。因为按照政策,他们不能等面积回迁,拆迁补偿款又不够再买新房,所以他家宁可这样蜗居也不动迁。王辉阳将城区内不同地点的房价做了一个表,又收集了已拆迁户购买的新房地点信息,一一给孟庆东家做了参照,经过多次做工作,最后孟庆东家同意拆迁,用补偿款购买了一处建设位置不是太偏的二手楼房。三是“量身打造”拆迁方案。他本着“争取群众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注重平衡各方利益关系,因户制宜,做到依法拆迁、和谐拆迁、亲情拆迁。对于历史遗留涉遗留、邻里纠纷、家庭纠纷等问题,他通过摆道理,讲政策,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拆迁方案,与被拆迁户达到共识,签订拆迁协议。张龙在双城区南二道街开了一间90平米日杂商店。由于是临街,所以生意不错,面对拆迁,十分抵触,经过做工作同意拆迁,但诉求是同位置回迁一个商服。根据规划,再建商服不会有正街商服效益好,王辉阳和他讲政策,研究规划,为张龙设计了三种补偿方案,最后张龙选择了货币补偿后将商店搬迁至正街这个方案。如今,在正街开店的张龙生意非常红火,对王辉阳的工作十分满意。三年来,王辉阳所经手的拆迁户无一差错、无一上访,受到群众和上级领导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