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康复 助您做幸福女人

  本报讯(产科 孙蕾)小婷是一位二胎的宝妈,生完第一个宝宝后偶然会出现漏尿现象,总觉得难以启齿,也未曾就医。此次怀孕后,她发现比之前更爱去厕所了。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喷嚏也会让自己漏尿。所以,出远门就不得不多带几条内裤。小婷整个孕期都在哈医大四院产检,医生建议其每天坚持做孕期凯格尔运动,即有意识地对盆底肌肉进行自主性收缩、放松锻炼,加强控尿能力,还可以缩短第二产程。小婷记住了这个“诀窍”,孕期经常做这项运动,方法是坐在椅子前端,快速地提升盆底肌,保持2-3秒,然后放松,做8-10次。熟练后她就模拟在咳嗽前或咳嗽时快速提起盆底肌,先坐着练习,之后站着练习。就这样每天练习,一直坚持锻炼到了足月。分娩时,在产科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正确加腹压,顺利生出5斤8两的宝宝,产后42天复查时,根据医生内诊检查及盆底检测,给予盆底康复治疗(盆底肌肉电刺激+生物反馈)及指导腹式呼吸,经过两个月的治疗,小婷终于摆脱了漏尿的难言之隐。

  关于产后盆底康复,哈医大四院产科蔡雁主任介绍:

  一、什么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女性的盆底主要是由封闭骨盆出口的肌肉和筋膜组成的,就像吊床一样,承托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器官,维持排尿、排便、性生活等多项生理功能。然而,女性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随着胎儿的增大,子宫重量的增加,长期压迫盆底组织,造成盆底肌纤维变形,肌张力减退。妊娠时激素水平变化改变了盆底结缔组织的胶原代谢, 导致盆底支持结构减弱。分娩时松弛激素的释放、产道过度伸展、扩张、直接导致的会阴撕裂、肛提肌损伤,再次破坏盆底组织,甚至造成骨盆不稳定关节脱位,影响各脏器的位置和功能。国内外大量研究数据显示,至少有三成以上的妇女产后会发生盆底功能障碍,如果不及时进行康复治疗,随着年龄增大和二胎的孕产,将会出现一系列严重的症状。轻者表现为阴道松弛、性生活质量下降、小腹坠胀、尿频及咳嗽时漏尿、便秘等;重者出现尿失禁、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盆腔疼痛等疾病,造成难以言状的痛苦。

  二、产后盆底康复的黄金期,您做对了吗?

  产妇分娩后一定要为保证自己将来的生活质量作些积极的准备。分娩后42天应常规做一次盆底功能检查,如果出现了盆底肌肉松弛、阴道壁膨出、压力性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检查和康复治疗。

  产后3个月内是进行盆底康复的最佳时机,否则随着年龄增大不但增加治疗难度,而且子宫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会越来越高,严重者只能进行手术治疗。所以,重视盆底功能检查和及早进行盆底康复是每位妈妈明智的选择。

  三、盆底康复技术有哪些?

  1、盆底肌肉训练

  2、家庭功能康复器使用(如阴道哑铃)

  3、生物反馈辅助的盆底肌肉训练

  4、低频电刺激

  5、膀胱训练(行为治疗)

  6、中医方法(补气的中药、艾灸)

  7、物理手法对骨骼、肌肉、脏器的调整

  其中,盆底训练操和家庭功能康复器操作方便,限制少,效果好,被临床广泛应用。

  哈医大四院自2016年6月引进国际先进的生物反馈盆底康复设备,至今已为4000余名产妇进行了盆底康复检查和功能康复训练,效果良好,反响强烈。在此,欢迎各位宝妈妈们前来哈医大四院产科,用我们温馨的服务,为您打开盆底康复方法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