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的沿山流下的小溪流中,就有我们特产的冷水细鳞鱼,这种鱼喜欢溯流,所以不停的往上游,其实是始终保持在同一个地方,山水里没有太多的生物可以食用,所以这种鱼生长的特别缓慢,一年只有三四个月的生长期。捕捉这种鱼,基本要带足干粮沿着河道往上走,一个月星期也未必能抓到一条,所以,这种鱼的价格基本都是天价。

  我记得前几年哈尔滨就整顿过一次,也是因为鱼。很多外地游客到了哈尔滨的某个景区,都被忽悠的点了好几道鱼,然后结账的时候都是一脸无辜:在黑龙江吃顿饭这么贵?

  但是,我依稀记得,那次整顿的重点是强买强卖,是以次充好,对于价格好像并么有什么过多的调整和指责。

  大多数外地游客,尤其是南方游客经常会犯相同的错误,而这种错误有一方面来自于自我的经验主义,另一方面不客气的说来自于孤陋寡闻。

  哈尔滨虽然一条松花江把城市分为江南江北,但是松花江并不是主要产鱼区。比如那鳇鱼吧,松花江里压根就没有,那是黑龙江的,当然,很多人区分不了黑龙江和松花江,以为就是两条挨的很近的小河流。其实松花江只是黑龙江在中国境内最大的支流,流域面积五十多万平方公里而已。而松花江和黑龙江的距离有千里之遥。那几位客人吃的鳇鱼,应该是从中国最早看见太阳的地方,总面积六千多平方公里号称【中国东方第一县】的县级市抚远运来的。而两地之间的距离大概是八百公里左右。这个距离也会让南方朋友大吃一惊,因为南方很多省也没这么长。其实不必惊讶,毕竟哈尔滨只是相对中部的城市,我们离哈尔滨还有三百多公里呢我都没说。

  鳇鱼属于那种概念上是出水就死的鱼种,因为自身重量和肉质的成分,又极易腐败。所以过去没有冷冻设备的年代,夏季秋季抚远那边打上来大鳇鱼,基本上就是大家齐上阵,最短时间内把鱼肉割下来吃掉,实在吃不掉的就剁成饺子馅包饺子。于是你就明白了,这么难以保存的食材,八百公里的运输距离,这都是需要付出成本的。这还是冬天吃呢,夏天吃试试,那都得是保鲜车运过来的。

  我看了一眼那张单子,从除了鱼以外的价格,坚信我一直的看法:哈尔滨的饭店价格其实很便宜。别忘了,那是一个景区,也别忘了,那是2月9日21:13分。什么意思呢?他们是在大年初二,在哈尔滨的某景区的晚上吃的饭。这里有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景区,一个是初二。

  关于景区食品的价格,我估计大家都心知肚明,估计也都有过挨宰的经历,也都或多或少有【出来玩不差钱儿】的自我安慰历程。如果说到机场的食品价格我估计大家就哈哈一笑啥也不说了。

  同南方的景区略有不同的是,黑龙江的景区存在一个时间问题。也就是说,南方的景区可能一年会有十一个月的旅游季节,虽然会分淡季旺季。而黑龙江的景区则有的只有夏天才能开放有的只有冬天才能开放,这就牵扯到一个成本与价格的矛盾。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比如说要是规定海南和黑龙江农民都必须种大米生活而且稻米价格相等,那黑龙江农民肯定一年都饿死,因为黑龙江的水稻一年只有一熟而海南一年可以三熟甚至四熟。

  我估计如果我说,春节法定假期间企业或者老板需要支付员工劳动法规定的三倍报酬,估计大家都不会有异议而且都举手赞成说这规定真特么人性化就该如此。那么,这三倍报酬从哪里出,估计就没人去操心了,一方面因为今天是情人节,今天大家既有操碎的心,更有操碎的肾,今天不是一个谈钱的日子好吗?另一方面是回民不管猪的事儿,谁管企业和老板这钱从哪儿来?其实,不管你回不回避这个问题,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个成本一定是要打入商品价格的。如果你对此有异议,就去参考一下年夜饭的价格是不是比平时的价格贵就行了。

  我是极不喜欢过年的,因为过年的时候很不方便,我常去的饭店基本都歇业了,偶尔有开业的也基本都是质差价高。没办法,人家不过年伺候咱们,不图点实际的也不现实。今天群里还有人说平时一块钱的包子过年的时候四块钱一个呢,不也得吃嘛。

  很多南方的朋友,尤其是第一次来黑龙江的朋友,可能这些年脑子里有一个固化的观念,就是东北很穷,因此推导出东北东西一定很便宜,因为那么穷的地方是不可能吃得起几千块上万块的饭的。其实这是个伪概念,东北的穷是指经济欠发达,并不是说吃不起饭。我说了,哈尔滨的物价其实并不高,起码没有省会城市的意思。如果拿哈尔滨的餐饮价格和大庆相比,哈尔滨就是个渣。要是再和池纳他们家那比,全国人民都得哭死一半:几个人吃个当地特色的早餐好几百,最贵的时候一千块钱只买了半兜子菜。